您的位置:首页  >  始祖蚩尤  >  非遗保护

找寻苗族服饰文化的影子

 

找寻苗族服饰文化的影子


图一:搓麻 



图二:纺麻 



图三:织布 



图四:画蜡

 

 

 

 

  大花苗族服饰,是大花苗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一部没有文字的大花苗族“史书”。它记录着大花苗族颠沛流离的历史和命运,也记录着大花苗族战胜困难走向文明的辉煌。今年年初,记者走进六枝特区新场乡乌柳村达连地组,找寻古老的大花苗族服饰文化的影子。

29岁的安荣香是六枝特区啊卯民族服装加工厂的技术负责人。她指着制作间兼销售间里满墙的裙子说,这些是现代技术产品,是请浙江省的布料加工厂按照她们设计的图案以印花的方式生产出来的化纤布料,做出来的裙子轻巧、色彩艳丽。但传统的从种植到纺线到织布等过程的是她从11、12岁就做起的事情,忘不掉也不能忘,她始终记得:她是苗家儿女。

从搓麻线到制作成美丽的裙子,需要耗费的时间和功夫相当多。它需要把麻揉搓成麻线,在纺车上绕成捆,经过5、6次反复地洗和煮,绕成线架到织布机上,一梭一梭地织成布匹,经过腊染、扎染等工艺,再一针一针进行手工缝制……这过程最快也要几个月才能完成。

搓麻线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有点空闲时间,安荣香便带着小女儿坐下来,她自己的脖子上挂着细细的麻。准备就绪,就只见她的双手灵巧地将一两米长的麻反复揉搓,最后让麻变成了细细的线。

安荣香的婆婆笑着告诉记者:“搓成细细的麻线后,要把很多揉搓好的麻线放到戛那(同音)绕。几大团绕好的麻线要放到大锅里面,和着柴火灰煮沸之后,拿到水里清洗,然后又煮再洗,这样反复5、6次才能变成白灰色的麻线。再经纺车缠绕,麻线才算做好。”“这样的麻线是不能上织布机的,还要在地头、路边插上木棍或竹棒,在它们之间将麻线像缠毛线一样来回缠绕,中间还要用棍支撑、固定,令麻线整齐。然后才把整理好的麻线装上织布机。”安荣香说。

织布机旁,安荣香脚踩织布机的踏脚棒,双手灵活地将满是麻线的木梭来回穿梭、收紧……麻线织就的“经纬”让麻布渐渐成型,织布机下成型的灰白麻布,无声地倾吐着它原始、质朴的久远感。到了画腊环节,安荣香手拿腊刀,将热在火炉上的熔化了的黄腊沾在腊刀上,细心地将图案刻画在麻布上……“苗族服饰上图案都是我们苗家历史的记录,几何图案表示苗家团结,看似矩形的图案正是说明苗族同胞曾经迁徙所到之处开垦出来的田地……听老辈人讲,很早以前苗家人民遭到入侵,虽奋起反抗,但终因寡不敌众,男女老少几乎都被杀死,只剩一对夫妻慌乱逃命。夫妻俩逃到一个山洞里,洞里的蜘蛛对他们深为同情,就让他们躲在洞里,一群蜘蛛迅速在洞口织成了厚厚的蛛网。敌人追到洞口,看见洞口满是蜘蛛网,便断定二人不在里面就继续往前追去,夫妻二人因此得救。为了表达对蜘蛛的感恩之情,苗家人把蜘蛛图案绣在裙子上,苗家人把它叫做‘义蜘蛛’。”

站在养育苗家人的达连地组村寨,安荣香和丈夫把目光投向更远处:“苗族服饰文化我们不仅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而且我们还准备参与到电商平台,这样可以把我们苗家的服饰文化传得更远更广。现在已经在着手这方面的事情,一有机会,我们就把美丽的服装照下来,等准备后投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