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始祖蚩尤  >  民族研究

蚩尤与北方游牧民族之关系

 

 
蚩尤与北方游牧民族之关系——安知五台是空桑
 
   
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蚩尤是炎黄时代最大的反派角色,在成王败寇的历史传统中基本上一直都是被赋予、被贬抑的强虏形象(两个,何其被动也哉!)。但是一如今日中华民族尚是由几十个民族共同组成的,早期的华夏族也是多元一体的,其中蚩尤部落的后裔,无疑也是组成华夏族的基干力量之一。黎民百姓,其实多数是蚩尤部落遗民。无疑曾有一个时段,蚩尤是天下霸主,而且在涿鹿之战失败后,必然有相当数量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选择了逃逸和继续对抗。
    据说苗族就是蚩尤的后裔,论述者汗牛充栋,不胜枚举,这里不谈,只假设有这种可能性。涿鹿在今河北省北部,晋朝王嘉《拾遗记》记载: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其先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那么蚩尤部落是否跟北方游牧民族有什么关系呢,这一点现在似乎很少有学者提及。
   《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云: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把蚩尤说得好像横行螃蟹似的,怀疑筮者实在想象不到蚩尤是什么样子,只好拿时鲜螃蟹来做模特了。其后《龙鱼河图》(《太平御览》卷七八引)云: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述异记》云:蚩尤食铁石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根据考古发现可知,中国的牛、羊、马、小麦(麦实不磨粉而粒食则其状确实类似砂石子、铁砂子)、青铜乃至铁器冶炼技术基本都是经西方或北方(可能也有东部岛夷海运的因素)传入中原的,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可能就是这些从远方带来新事物、新技术的移民(蚩尤倒可能是土著,不然怎么号令本地广大黎民呢?),兽身说明他们服饰跟中原肯定不一样,但是因为上古语言简单,相对容易学习,移民转用人语还是可能的。推测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有可能按传统组成名叫共工的部落联盟,三皇五帝时代长期存在共工,在史料中共工几乎与所有的著名远古帝王都发生过关系。上面说到蚩尤登九淖以伐空桑,而《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两则事件都与空桑有关,但权威说法蚩尤和黄帝是在涿鹿进行的生死大战,是否有史册记载的错乱呢?《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共工是水神,风伯、雨师也和航行及降水有关系,羊水海洋以及洪水未必没有联系。可见蚩尤应该也是共工部落的领袖,只是由于其个人名号响亮,而共工这个称号却容易混淆,所以不提而已。如果这些传说不是后世胡编乱造的,透过其中典型的落后文化描述先进事物时的惊讶形容,几乎可以推测蚩尤部落的文明大概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了,或许属于某个早已失落的文明(可惜少有发掘出来的文物来证明之)。
    如果说蚩尤率领了八十一国联军来攻,在那个农业落后、基本没有余粮的年代,炎黄部落更不一定是坐以待毙的土著,他们也有迁徙的特性并相机结交或控制了更多的方国(炎帝烈山,刀耕火种就是半游猎半耕种的文化,而黄帝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这一点从炎黄后裔身上还能看出,《春秋左转·昭公二十九年》故帝舜氏世有蓄龙,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这里的或许就是马。(《周礼·夏官·廋人》云:马八尺以上为龙)。由此事可见,或许从宗教意义上,夏朝的君王在等级上可能比还低一些(这在君权神权分开的时代很正常,如欧洲的教皇和国王),而且这个明显也不是宗教上的神,而是其现实中的代表。或许是五帝的后裔还在称帝?不得而知。如果是则可能是已经西迁的有虞氏,他们改名为月氏了,并且跟雅利安人有接触,应该从西方传来了早期的家马。到了周穆王时代,中国已经既有好车好马,又有高超的御手了,竟使得穆王肆其心,周行天下,这无疑是为了发扬黄帝部落的旅游传统(当然对于帝王,应称为巡游)。
    文化的东西常常具有稳定性,汉字也是语言及文化的活化石。据说蚩尤是合成词,主体词是(后世被赋予了贬义,我们抛开狭隘政治观念的影响而不谈)。这个字最有特色的是上面的山字形的角,特别能让人联想起中山国的山形器和蒙古人的苏鲁锭(蒙古族苏鲁锭的来源,应就是中山国的山形器)。莫非这是数千年延续不变的文化标志?另外,汉族的,本指三叉戟(更可能是三齿耙,一种古老农具,它也可增加齿数,如九齿钉耙),西方波塞冬的武器,也是三叉戟,这里面或许含有更古老的文化渊源关系。
    中山国是白狄的国家,白狄是异于华夏族的一个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白狄虽然继承的是黄帝的姬姓,但似乎是战败投降后被赐姓的,这种笼络方式类似于后世封建王朝赐予重臣或番邦以国姓。所以华夏族一直和狄族保持着文化距离(血缘通婚却普遍,因为他们都是族外婚)。成吉思汗开创的蒙古帝国得到了中山故土后真正壮大了起来(可用网络搜索成吉思皇帝圣旨金牌和汉人万户等信息),后勤充裕,人杰荟萃,四面出征,扬威天下。
   白狄发音接近孛儿只斤,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姓氏,中山国有一条河叫薄洛津(又名漳水津),发音也接近孛儿只斤。孛儿只斤特——白氏姬狄(其实白起的名字也接近之,白起之名极似白姬),这种氏姓族号连称的方式习见于春秋战国时代,如赵氏嬴秦、熊氏芈楚,但汉语趋向简化,除了用于仪式,一般就不那么罗嗦了。蚩尤被后世尊为最早的战神、兵主,白起也被尊为战神,而成吉思汗的赫赫武功无疑也展现了战神的荣光。波塞冬是希腊神话中的海神,中山国的墓葬中有北方罕见的葬船坑,成吉思汗的称号寓意为像大海一样的可汗。标志性的三叉戟,标志性的中山器,标志性的苏鲁锭;渔猎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三者的交叉点,碰撞出精彩光华。
    白狄和蒙古族应该都是犬戎之后。中山国是白狄中名为鲜虞的一支建立的,狄字体现了以犬和火为崇拜对象的民族特征,而鲜虞似乎就是猃狁的另一种译法。猃狁应该也是以一种犬科动物为崇拜对象的民族,大概迁徙到太行山一带的白狄弱化了犬图腾,改用了新名鲜虞。上古白狄的聚居地是今天的陕北绥德一带,绥德同蒙古语的苏鲁锭发音很接近,或许不完全是后世命名之巧合。在《国语》中就记载了犬戎的先王有名叫伯仕的,发音很接近孛儿只斤,或许白狄和蒙古族就是以这位祖先的名字做族号和姓氏的。犬戎是以犬和狼为图腾的部落。其实蚩尤的名字可能跟犬戎的族名很有关系。
    蒙古语把狼称为叱奴(叱奴姓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叱奴氏部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叱奴氏,后改为叱氏,意谓狼。叱奴氏在吐谷浑者,译呼那氏。叱奴氏部族,原来是鲜卑吐谷浑部的一个分支),其发音接近英语等西欧语言对中国的称呼China(赤那),字古音和是相通的,则蚩尤发音也接近叱奴,而且的字形和犬是非常接近的,只是把腿(或尾巴)给扭过去了。熟悉斯基泰野兽纹的人都知道,斯基泰野兽形像的后肢基本都是扭曲的。另外也是的古文,《释文》引《尸子》:犹,五尺大犬也。《说文》:陇西谓犬子为犹。陇西是犬戎的故地,可见尤也是跟犬相联系的词汇。所以蚩尤或许也是犬戎的祖先之一。这从史籍上另可找到旁证,舜帝曾迁三苗於三危,以变西戎。三苗是蚩尤部落的后裔,既被迁徙到西戎地区,与犬戎部落发生争斗与融合是很正常的(犬戎部落的历史早于三苗被迁,而且史籍上并无记载蚩尤部落信仰犬图腾,所以不能认定蚩尤是犬戎的直系祖先)。犬戎明显是纯汉语词汇,或许犬戎称呼自己民族为China也未可知(甚至乞颜这个姓氏也是由蚩尤转化而来的,这两个词发音特别接近),因为用英雄名字、战神名字、祖先名字做民族名、姓氏或地名,是很普遍的文化现象。英语China发音更接近汉语,豺也是一种犬科动物,毛色棕红,吻合赤那的赤,据说是最凶残和灵活的犬科动物,体型虽小于狼,但是战斗力要高于狼。《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犬戎有赤兽,马状无首,名曰戎宣王尸。《山海经·海外西经》:白民之国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这两种神兽似乎都是马和豺两种现实动物的复合形象,所以豺或许也是犬戎和白狄(更可能是赤狄)的图腾之一。
    古埃及和中国古代的苗蛮都有豺首或狼首、犬首的神。其中苗蛮关于盘瓠的传说似乎也拉近了犬戎族名和蚩尤的关系,并证明应该在蚩尤之后苗蛮部落才引进了犬图腾。古埃及的狼头神乌普奥特是休特(Siut)的封邑神,休特发音接近上面提到的绥德”——白狄的故乡,或许也非巧合。
    古罗马、乌孙、突厥人乃至欧亚大陆多数游牧民族基本上都或轻或重地有以狼为图腾的现象,这间接证明那些习惯把狗看作家庭成员的欧洲人,可能与中国的犬戎甚至蚩尤有一定亲缘关系,以至于他们把犬戎所在的中国西北地区乃至延伸至整个中国都称为赤那(而塞里斯的词源,既可能跟塞人有关,又可能跟丝国有关),这类似于俄语把中国称契丹,都属于以偏概全,但没办法,语言学上也是先入为主嘛。由此也可见,远古时代的民族融合其实就已经很普遍了。现在从史前遗址得到的古人类基因组数据的量还不多,研究价值还不太大,但随着这门科学的深入开展,应该有助于揭示很多历史真相。
    上面提到的绥德、休特这两个与犬神崇拜有关的地名发音都接近蒙古语的苏鲁锭。苏鲁锭的苏鲁可能就是索虏、索伦,本意为索鹿,源于冰河时期饲养驯鹿的使鹿部也。饲养驯鹿是冰河时期唯一稳定的谋生手段(如芬兰人自称斯堪迪纳维亚为斯堪德斯索鹿,拉普人至今保留饲养驯鹿习惯)。若使鹿部之民转化为战士,或以索虏为标志免误伤战友也,而将俘虏剃发结辫,以示不杀且可手捉而奴役之。在北方岩画和斯基泰文化中,鹿的形象是占主体地位的,这其中也包含着鹿图腾的意思。中华文化所谓逐鹿,概亦如之。
    而类似于今日爱斯基摩人和西伯利亚原住民的使犬技术也是冰河时代人类谋生不可缺少的手段。犬类和鹿类相辅相成,方便人类打猎和交通,给原始时代的北方民众提供了衣食住行的保障,帮助人们度过了难熬的岁月,上升为民族图腾是合情合理的现象。苏鲁也可能是索尔、唆鲁禾、首尔、首领,由于经过冰河时代的人最喜欢太阳的光明和温暖,这些词汇都被赋予了太阳崇拜的意义,而人的头也就是首,形状像太阳,又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也自然与太阳崇拜发生关联。如索尔是罗马神话和北欧神话里太阳神的称呼;满语称高丽人为solho,音如唆鲁禾;而蒙古语称高丽人音如肃良合,最后一个音节ho应该就是的意思,则sol明显和高丽对等,而高丽是具有太阳崇拜意义的词汇。克列发音和高丽雷同,拖雷(拖雷的名字接近北欧神话的雷神托尔)之妻唆鲁禾帖尼就是出身于克列部的,并成为四帝之母。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基本都有西迁的,从科里亚克、高丽、蒙古高原克列部到哈萨克克列部、克里木鞑靼,或许也是一条很明晰的远古北亚民族高丽的西迁史迹。
    明代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妲己的父亲是冀州侯苏护,苏护唆鲁禾发音接近,是否有苏氏曾做过高夷的领导?该书作者是饱学儒士,应非无本妄言。至于扫罗_、所罗门、萨尔马提亚、苏禄、疏勒、苏丹、梭伦等不同名号,或亦源出于索虏
前面提到蚩尤八肱八趾疏首,表明其有断发或剃发的行为,而且疏首发音也接近索虏,头颅也,索头、疏颅,若将余发梳编为辫则可称束颅。不知有无实据,总让人怀疑又是筮者拿后世蛮夷来说事儿)。虽然基于清洁卫生、方便活动的实际需要,这种风俗肯定来源更古老(比如黄帝女魃和古埃及人都剃发),但疏首发型被后世南蛮和北狄甚至西戎继承为民族风俗也不一定和蚩尤没有关系。如泰伯仲雍南入荆蛮(蚩尤部落之后裔),文身断发从其俗。希罗多德记载在中亚一带有秃头人(应非早期佛教僧侣),叫阿尔蚩巴依(Argippaei,即秃头的阿尔吉派欧伊人),巴依在后世突厥语中是贵人的意思,一般是前缀虚词,则这个族名的主干词就是蚩尤的,这些人鼻子扁平,语言与当地印欧人种相异,明显是蒙古人种特征,比较奇怪的是他们没有武器,却显得很神圣。不知道是不是该族因为在涿鹿战败后技艺断层或汲取教训弃武从文所致,不养羊不宰牲不用武器和髡发类似于后世佛教某些教条,不知是否跟佛教起源有些瓜葛(后世佛教传入中土深得民心,也是因为黎民百姓信仰其平等正觉的精神),当然这些是巧合还是族群迁徙和文化传播的关系,也是不得而知。
    成吉思汗得苏鲁锭之神话,莫不是源于祖宗之灵庇佑指引其后世子孙重振数千年未竟之宏图乎?据蒙古族世代口碑相传:成吉思汗诞生之两千年前,后来被称为蒙古的部落被其他部落打败,仅遗两男两女逃至额尔古涅-昆山谷中居住。两位男性分别叫作乞颜捏古思
如果查阅历史,可知成吉思汗诞生之前两千年,是华夏族和犬戎打得不可开交的西周时期,其中周穆王时期的情形与蒙古族口碑相传的历史最为接近:犬戎被打败,犬戎的图腾偶像白狼白鹿被周穆王给夺了去。犬戎遭受重创,可能就使得白狄各部纷纷逃入了深山巨谷中。从中山国的地理位置以及额尔古涅-昆山谷地貌分析,白狄是一个喜欢盆地地形的民族,大概是因为他们很早就学会筑城了吧(后世变成游牧民族,逐渐遗失了这个传统),陕北的石峁古城还有内蒙南部的众多石城可能都与他们的早期历史相关。在汉语中是戍边部队的意思,也是西部少数民族的名称,大概黄帝族政权把投降的九黎部落的精锐部队都给安置到西部疆域来守土了(后世的朔方,相对于关中也算是有北之乡),这些部落本来工程技术水平就不低的。从其原居住地抽调精干也是为了避免土著太强盛而叛变,包括把炎帝部落拆散成四岳,移民实边也有巩固帝国疆域的意义(后世秦皇汉武也有这样的豪迈举动,不愧是华夏祖宗家法)。守土就得有固定的农牧业,就得有城,戍、城、戎三字的相似性说明了这一点。
    犬戎当然不是吃素的部落,虽然时常受到周王朝的沉重打击,但还是灭掉了西周,并在东周时期不断进犯中原,直到春秋霸主组织起联合国军以后才逐渐消停乃至歇菜。所以人类社会需要秩序,有霸主主持公道绝不是坏事,乱成一锅粥才是百姓的苦海,有道是宁做太平狗,不作乱世民。没有计划生育,人口问题最终都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双刃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是某种意义上古代社会调控人口避免国家崩溃的手段。所以也不能埋怨战争,因为任何物种都是在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中不断进化的,今日人类以及人类的科技文化都是如此发展而来。坐吃山空不可取,积极进步才是真理,当然珍惜和平并科学发展也是人类社会持续久安的基础。
    白狄喜欢盆地地形,人类也都热爱和平。如果与世无争的话,成吉思汗的祖先宁可在额尔古涅-昆山谷这样的世外桃源中悠然地过田园牧歌生活千余年,不知有秦汉,无论魏晋,及至隋唐,才在史籍中冒了个萌芽——蒙兀室韦。这说明过了化铁出山时候,蒙古族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化铁出山类似愚公移山、类似石猴出世之类的故事,后来蒙古族在学武艺闹天宫后,也真的完成了西游记,并得到了佛法。呵呵!而佛教如上所述,可能也和蚩尤部落移民有一些渊源呢。
    空门、桑门或者空桑在汉语中都指僧人或佛门,这些名字大有玄机。空门发音接近communism,接近共工、洪门,蕴含着人类最古老的自由、平等、共和、协作理念,是黎民百姓的愿望。桑门发音接近萨满、沙门、萨米,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就产生的克己复礼的巫教文化和哲学思想,具有反对阶级和种姓压迫(比如婆罗门教那样)的仁义精神。空桑在汉语中是一个极古老的词汇,甚至成为专有名词,这就不宜用汉语单词或译语单词组合起来做合成词解释了,不然未免无稽甚至滑稽。
前面说到蚩尤和共工都曾经讨伐(其实是争夺)空桑这个地方,这个地方肯定是有重要意义的圣地,才会被这般争夺。如果没有限定因素,一般来说名号越大,越容易产生同名现象。《山海经·东山经》: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郝注云:此兖地之空桑。《北山经》:空桑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滹沱。《山海经》中就记载了两座名叫空桑的山,这里不辨认真假美猴王大小雷音寺了,因为它们都已经被《山海经》承认,用来做论据是不应该离经叛道的。从地理位置上看,《北山经》所说的空桑之山,就是五台山。五台山海拔三千米有奇,是华北最高的山,冬夏有雪也是其特征。《路史》:轩辕氏,作于空桑之北。黄帝定都涿鹿,地点也确实在空桑之北。
    五台山是中国四大名山之首和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实为佛教最早发源地之一。五台山地质历史就很古老,文化更能前追荒古。后如来兹,妙法莲花、梵音宝刹,莫不是由往时百千万亿劫无数因缘所汇,而佛教流布中华,亦乃正信不虚,实至名归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