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始祖蚩尤  >  民族研究

浅谈黔中三岔河苗族传统文化

 

浅谈黔中三岔河苗族传统文化

 

乌江上游的鸭池河(索风湖)、猫跳河、暗流河交汇处的三岔河,位于清镇市最北端,也是清镇市海拔最低的地方。

  三岔河畔的清镇市暗流镇矿山村,居住着的素苗服饰苗族同胞,有约两百年的历史了,以服饰区分,为清镇市苗族八个支系之一。源远流长的苗族传统文化,犹如一朵朵奇葩,争奇斗艳。

  素苗服饰苗族,自称“蒙”,他称“素苗”、“正苗”、“七寨苗”。在清镇境内主要居住于暗流镇的矿山、何家寨、渔寨、五相土、穿洞、高炉、滥田、范家槽、陈家寨、马鞍桥、石头寨、中寨、浪风台,卫城镇的大土、栽江和王庄布依族苗族乡的季腰坡等地。素苗服饰的苗族,由于在当地居住的时间较长,历史上曾有“大河八寨”、“小河四寨”(即鸭池河、猫跳河沿岸住有八大寨,暗流河、乌沙河沿岸住有四大寨)之说。这些村寨的自然环境没有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占总面积的65%至75%,土多田少,交通便利。素苗的民间传统跳花场,定点在黔西县的磨老坝。黔西、修文、清镇三县市的素苗同胞,每年在此举行一次聚会活动。

一、迁徙历程

  全国大约有素苗服饰苗族2万人。据口碑传承,其祖先发源于湖南洞庭湖。宋真宗年间,洞庭湖杨吆京为苗族首领。杨反叛朝廷,宋真宗派遣梁山泊好汉征剿洞庭湖,造成素苗惶惶不安,因此,不断迁徙。后来,分布于四川、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等省区。
素苗有真苗、假苗之分。素苗分四个阶段进入贵州。第一阶段为唐朝年间,李姓真苗迁入黔西治中。那时,遍地是茂密的原始森林,万里无人。第二阶段,宋朝年间,迁徙到贵州黔西纸厂、铁石,开垦沃土,安居乐业。第三阶段,明末清初,从广西大苗山迁徙到贵州安顺、平坝、清镇、修文、息烽、金沙、黔西、大方、毕节等地。第四阶段,康熙十三年,吴三桂剿水西后,出现了大遍荒野,康熙派江西、湖广人民填贵州,落户素苗地区,与素苗通婚,生活习俗相同,这部分是假苗(即汉父苗母)。
由于多次迁徙,素苗同胞的许多文物、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受到破坏,经济文化十分滞后。

二、服饰特色

  头饰:女性从小护发,长发至腰部,最长的三尺左右。靠自己的头发梳妆打扮,觉得还不够美观,就添加足够的头绳(即用假发或毛线搓成细绳)掺在真发中缠绕编扎。但是,真发必须覆盖在假发之上,梳得光滑,盘扎于头顶。从右到左,缠叠两层,额前高,后脑勺稍低。

  服饰:传统服饰以自制麻布为主,一般染成青色(以青为主)、浅蓝色两种。
衣:有普通衣、半新衣及盛装衣等。普通衣在家穿,半新衣是赶场、游乐、喜事(包括白喜)等场合中穿;盛装衣主要是在聚会的跳年、跳花场等场合中,青年男女的节日着装。女性服饰为对襟无纽扣,腰带是一丈二到一丈六尺长,有深蓝、浅蓝、蓝绿等色。前面拴一块围腰。

  裙:裙子称大裙,从腰至踝骨。裙腰拴在上衣外,衣裙交处拴一根腰带,裙子必须湖绉,为青色百褶裙,腰褶细小裙脚褶大。裙脚染有蜡花,根据需要制作成裙脚花。所用布料,约二丈五尺到三丈。

  鞋:妇女鞋为前头细勾的翘鞋。白细麻布底数层,锤型“满天星”的麻线底。鞋帮有青、蓝两色,帮上绣线条花或锯齿型花,也有杂红、蓝的花纹。这种鞋,着盛装时穿。

  男性衣着比较简单。服饰为右祍布扣青色长衫,仍以麻布制作,分长衣和短衣两种。长衫多为青蓝色,长至脚踝,腰系一条绸或缎的腰带。盛装打扮也是如此。

三、传统婚俗

  素苗的婚礼习俗,与其他服饰的苗族相比,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的礼规。男女青年在相识相恋后,结婚要经过“提亲、定财礼、娶亲、坐家”等环节。提亲时,行、副媒人及一名青年和准姑爷一行四人要从堂屋大门进入姑娘家,姑娘家若请坐媒及叔伯兄弟来陪伴喝酒,即同意亲事。男方家再择吉日请同样的人二次前往姑娘家商议财礼及婚期。娶亲时,新娘与伴娘一起在婆家坐三天宿两夜,不与新郎同房。新娘至少要在娘家住上一年,期间不得进新郎家门,一年以后才到婆家坐家。现在“坐家”环节或简化或省去。

四、跳花场来历

  素苗服饰的跳花场原在广西大苗山,由于路途遥远,黔中地区的素苗前往相当困难。相传洪武调北征南时,随军进入贵州的李考成、李考才兄弟与何武师三人落户于素苗居住区,与苗族通婚。三人是亲戚,受封建统治者压迫,不能读书赶考,只准跳场。由于三人武艺超群,阅历丰富,被推选为代表前往到广西大苗山接洽在贵州分设跳花场事宜。最后,在修文县的骨格,成立了安顺、安平(今平坝)、清镇、息烽、金沙、黔西、大定(今大方)、毕节、贵筑(今贵阳)等地的贵州素苗跳花总场。跳花场设立后,何武师管行政事务,李姓兄弟管场规场纪,维护秩序。

五、独特的乐器——玉箫

  素苗服饰苗族乐器也有唢呐、芦笙等,但玉箫却是其独有的乐器。玉箫又称“三眼箫”,俗称萧筒,主要用于丧葬期间吹奏。竹制品,长约1米,八节九枚。八节,表示发达之意;九枚,表示天长地久。包括吹眼在内,共四个眼。顶节处的眼为吹眼,其余三眼为手指按弹成曲谱之眼。四眼,表示四季长乐,更表示箫声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