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始祖蚩尤  >  民族研究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底气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中国共产党在提出三个自信之后,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自信。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坚持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底气。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世界千变万化,潮流风起云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特质的体现,也是一种认祖归宗的情感,更是一个民族灵魂再造和精神追求的无限源泉。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出现空前的文化繁荣盛世局面,而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则推进着民族复兴崛起的前进步伐。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五千多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厚重,孕育了中华民族深邃魂魄。滚滚长江东逝水,文化的发展更是一种后浪推前浪的革新。文化的传承不是所谓的“拿来主义”,更不是忘本弃祖的全盘否定,推陈出新与一脉相承是文化发展大繁荣必须认同的两个基准点,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路上,始终坚持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底气。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历史怎么样演变,有一条民族文化中轴是始终贯穿在民族崛起和国家的富强之中的。“中国龙”的腾飞也就是中华文化的腾飞,中华文化的腾飞定然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中国国力的超越,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脊柱撑起的是这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文化是一个民族维持自我存在的价值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巍然屹立的底气和基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成就让世界刮目相看,一个自强不息,生机勃勃的中国满怀着自信和骄傲,展现在世界面前。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光芒四射而倍受赞誉,今天的理智气壮和昂首挺胸是中华儿女不停探索和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文化在黑夜摸索前行中追寻光明的漫长历史演变过程。坚持文化自信,绝不是一句空淡口号,纵观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中华文化贯穿其中而又灯塔引领。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个时代的跨越,是中国人民在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的豁然觉醒,更是中国文化历经凌辱和压迫后,终于谋得一条发扬、壮大自己,以文化救国、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在中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指引下,中国的文化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光辉大道上,中国的文化也一路流芳而沁人心扉。纵而观之,也只有强国才能让文化的发展谋得一个牢固和稳定的依靠点。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也就是这个民族兴盛和立于不败的法宝,只有这个民族挺直了腰杆,只有这个国家强盛起来,这个民族的文化才能得到空前的繁荣,而具备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文化强国和强国文化,是一台自我循环推进的发动机,两者相互促进就能产生一种巨大的腾飞力量,足够托起一个民族的希望,撑起一个国家的未来。

  作为中国人,我们说我们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中华民族是我们共同的称谓,祖国母亲是我们共同的归属,这就是民族“大一统”文化的最好体现。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一个历史不断融合之下的漫长过程,在历史的这个大熔炉中,炉火纯青造就了东方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华夏民族。甲骨文那一片片弥漫着历史气息的记录中,以司母戊鼎为代表的青铜文化鼎盛时期,华夏文化的融融在日益交汇中壮大。“国”字的概念因秦灭六国实现中国历史上的首次真正意义“大一统”而发生本质转变。道家、儒家、法家、纵横家等战国文化在灿烂而壮观的百舸争流中交相辉映,老子、孔子、韩非子等一个个中华文化的历史奠基人,至今闪耀着动人的光辉而备受后人追捧,他们的思想千载流传风靡世界。战国争霸,群雄逐鹿,秦始皇犀利的眼神选中了韩非子更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的法家文化,而以后历朝历代大一统的局面形成,也把这些各家文化再次汇聚后提升到新的境界。《三国演义》起篇概述的分久必合,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文化分离经过融合再造后,达到一种再次汇聚的大一统境界,文化的统一塑造了国家统一的根基,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也就是中国文化灵魂深处最终的追求。

  纵观中国革命史,中国近代革命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文化觉醒的革命,而这个革命的发起者和领路人自然就是一批以文伐弊,拿笔为矛的文化人。谁说书生百无一用,书生却能勇挑救国救民的重担。鲁迅先生毅然弃医从文,正是看到了文化拯救灵魂是这个民族觉醒的唯一途径。当号称亚洲最强的北洋舰队与清王朝最后的幻觉一起泯灭、葬身海底的时候,李鸿章在马关一纸条约,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拱手相送,消息传来,举国殇。是一群封建科举没落之下的文弱书生,甩着大清的辫子联名“公车上书”要拯救日益没落的大清帝国。“百日维新”的惨烈失败终于让后人觉醒,没落的封建主义文化下,是不可能实现民族觉醒和国家自强的。于是乎,资产阶级的思绪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潜移默化浮出水面,孙公主倡的“三民主义”大旗,终究没能挽救糜烂已久的旧中国。三座大山之下的资产阶级改良,在中国这块弊病尤多的土地上行不通。彻底打翻旧中国污泥厚重的盘子,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吹响了。李大钊和陈独秀把“德赛先生”请到了中国,“新青年”意识的觉醒终于唤醒了中华民族久违的春天。

  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畅想得以验证,成为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唯一的良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历经沧桑,在血雨腥风的斗争中锻造出来的诸如“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和源泉。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条笔直大道上,新时期文化领域的发展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改革开放勇于探索的勇气和魄力更是给文化领域刮来一股新鲜的气息。走出去,让中国灿烂的文化成为中国崛起的载体和平台;迎进来,让世界领域内的先进文化元素汇聚到中国特色文化的盛宴上。中国的文化建设,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大步前行。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和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密切融合在一起,努力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这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空前繁荣的支撑,这同样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立足点和追求目标。

  中国红,中国龙,中国热,如今中国的文化再次回眸大唐的盛世,中国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诱惑吸引着世界的眼球。一个历史文明的发源地,五千年孕育的文化精髓,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伴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在与日俱增。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各个国家,当春节成一种世界潮流时,谁还能再说中国年仅仅就是中国年。中国武术,中国风土人情,中国的美食,中国哲学的美妙和不可思议,在世界更多好奇的目光背后,中国以其独具魅力的文化诱惑让世界着迷。世界在诧异,短短的三十多年,中国的突飞猛进让外人跌破了眼,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差别和共同点究竟在哪?资本主义百年创造的文明,社会主义中国短短三十年就有后来居上的魄力。读懂一个民族的兴衰史,透视一个国家的转折点,这一切一切都要从这个国家的文化说起。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拓荒,塑造了中华民族这颗东方最耀眼夺目的魅力之星。纵观世界民族之林,有几个民族,可以延续不断而又一脉相承五千多年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几个民族可以融合汇聚五十六个民族文化精华,谱写大一统民族文化的和谐乐章!环宇之内,这是中华民族所独一无二的特质。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历史证明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有其深厚根基,是可以真正践行的,这是作为中华民族一员,我们每个人身上早就融于血脉之中的民族之魂。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质,更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