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始祖蚩尤  >  人文地理

初入大湾苗寨

 

初入大湾苗寨


大湾苗寨。黄前生/摄

  6公里,是大湾苗寨与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集镇的距离。

  13公里,是大湾苗寨与中国最大的苗王城核心景区的距离。

  古木掩映,绿树环抱,潺潺小溪中游鱼出没……

  置身其境,犹如行进画卷中。 “这就是桃花源吗?”当人们走进腊尔山深处的大湾苗寨时,情不自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据传,早在明代初期,从湘中迁徙而来的滕氏祖先来到大湾开荒种地,安家扎寨。至今,全寨保留140余栋百年木结构的苗族风格古建筑。依山就势而立的建筑座北朝南鳞次栉比,造型奇特、错落有致的房屋清一色盖小青瓦,古朴的飞椽翘角别具一格。

  斗转星移,大湾安静地卧在山中远离喧嚣,村民们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湾苗寨被誉为“一座黔东苗族建筑文化的活态博物馆”,其彰显了苗族人民的建筑智慧和独特的艺术构思,充分展示了苗族的建筑艺术造诣,高度浓缩了苗族建筑文化的鲜明特色。

  大湾苗寨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寨边的河流涨大水,有三条鲤鱼相邀从源头顺河而下游玩,口渴了,便到处找泉水喝。游到大湾村时,正好有一股清泉汩汩涌出,三条鲤鱼争先恐后游进喝水。这里的泉水甘甜,水草丰美,鱼虾成群结队游来游去。三条鲤鱼在这里嬉戏打闹,不知不觉洪水渐渐退去,当它们醒悟过来时,洪水已经消去了一大半,两条小鲤鱼挣扎着爬出“撮箕”口,游回了大河;一条回到上游的张家沟,一条往下游到了龙塘,剩下的一条大鲤鱼无法掉头,就永远地留在大湾的“撮箕”里,最后化作一座山,即鲤鱼山。

  远古传说为大湾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为大湾留下了道不尽的话题。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如今的大湾苗寨更是令人心驰神往!老屋、夕阳、修竹、炊烟、鸡鸣、狗吠、古井、古树、石径、古巷,这是一幅美丽乡村的时代画卷,远离尘世文明却又符合现代人所期盼的世外桃源。

  大湾苗寨保持着古朴迥异的苗族原生态文化,完整保持婚丧嫁娶的传统习俗和巫事巫仪活动,这里的人说苗语、唱苗歌、循苗俗,沿袭古老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劳作方式,是体验苗族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的理想场所。

  如今,大湾苗寨居住滕氏苗族160余户苗寨同胞,人口630余人。耕读传家时日长,这里先后走出了大中专毕业生近100人,其中,研究生、副高以上职称10多人。

 

  你是不是一直在追寻沈从文笔下“翠翠”?如果是,已成为人们休闲观光去处的大湾苗寨,仍在安静地等待你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