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始祖蚩尤  >  人文地理

岑趸•燕子窝里古鍫寨

 

岑趸•燕子窝里古鍫寨

 

岑趸鍫寨是我的家乡,属外迁鍫(鍫同锹-下同)寨,与靖州三鍫地区民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寨民仅潘、吴两姓,吴姓从湖南靖州县三锹乡地笋寨(中鍫)迁来;潘姓分三支,一支从贵州天柱县远口乡楠头村(外鍫)迁来;另两支从湖南靖州县塘保(上鍫)、万财寨(中鍫)迁来。自明末清初迁居至此,历经三百多年,而其语言和习俗仍与现靖州三鍫一样。

岑趸鍫寨位于大稼乡东部,落于青山界支脉延绵的低山丘陵半坡处,距乡政府驻地10公里,原名岑抵、岑堆,后取鍫语谐音而改为岑趸,是一个有8个村民小组、268户、1860人的自然团寨,均为鍫族(苗族)。这里群山环抱,四周山林密布;鳞次栉比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周边高中间低,只有向南的一处较低的出入口,整个村寨形似一个“燕子窝”,因而提起“燕子窝”,人们就知道那一定是岑趸鍫寨了。

(一)

从乡政府驻地大稼沿大(稼)-平(底)公路出发,约半个小时后便进入岑趸村界,翻过岑趸与岑舍分界的扣令坳,公路凿在半山腰的石坡上,路外侧是二三十米深的壁立陡崖,经过这里的人、车需高度小心。

当你穿过陡崖进入“燕子窝”前的一个“U”形拐弯处时,会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转过弯脚,一道悬瀑即映入眼帘,岑趸人称之为“变婆瀑”。站在那高约百米,沿着壁立陡崖顺势而下的三级瀑布前,一阵阵微风夹着落瀑溅起的水雾扑面而来,瀑布高悬于寨前谷上,两侧是险峻的崖壁,虽然没有“黄果树”瀑布之“高、大、上”,但清流从百米高的悬崖上倾泻而下,如彩虹、似银河,美轮美奂,俨然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卷。路人经此常被这梯级落差所形成的“银河”奇景而驻足观赏。相传很久以前有人在傍晚时分于瀑布附近看到有身高近八尺、披头散发、全身长毛的怪兽,认为是传说中的“变婆”,故名“变婆瀑”。虽然只是传说,但这里曾是鸟兽藏身之所,常有鸟、猴在瀑边的岩壁上嬉戏。“变婆瀑”位于“燕子窝”前,看到“变婆瀑”,就知道“燕子窝”鍫寨快到了。

  

                  △ 变婆瀑(潘健康/摄)

在岑趸寨前的一个两岔路口,道路交叉处有村民为祈求幼儿平安而立的指路石碑(当地又称将军箭),右行平底(地名)左上岑趸鍫寨,看到这块石碑就知道往左就是去往“燕子窝”岑趸鍫寨的路了。在大山里去往各村寨的许多岔路口都有这种指路碑,这种石碑不仅是祈求幼儿平安,更体现苗家人热情好客的一面,因为担心外来客人走错路而指明去往的方向,使客人尽快到达目的地。

进入寨前的小路上,有一个斜立于路里侧的奇特岩石,从侧面看上去如一位暮归的村妇背上背着一个小孩,人们叫它“岩背崽”。为何叫“岩背崽”?相传很久以前,一位来自榕江的妇人背着一小孩来到此处歇足后就失去了踪影,这对母女是去走亲戚还是回婆家了?是迷路还是摔着了?是遇上风雨找地方歇脚还是躲避猛兽了?都不得而知,总之没了踪影。后来人们发现此处岩石变成了高十多米的巨石,且叠背的岩石变成了鱼鳞状的小石,很像幼儿伏在母亲的背上,就将这块岩石叫“子母岩”,后来又形象地称其为“岩背崽”。看着这“岩背崽”,在赞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也为当地鍫家人的丰富想象力称道。这大小叠加的“背崽”岩石还有一个神奇功能——预报火警。如若岩体骤然变红,则预示火灾将临,需加紧防范。当地人曾对这神奇的“背崽岩”顶礼膜拜,每遇灾星病痛,村民们会到岩下焚香、烧纸、讨饭(祭祀),祈求保佑。久婚不孕的妇女更是时常到此虔心跪祈,以求早怀子嗣。只可惜这神奇之石现已被公路土石掩埋而遭受冷落,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转过坡脚,放眼望去,坡塝上一道连天的梯级吊脚楼群映入眼帘,这是从拥挤的寨中搬出的村民新建的民居群落,吊脚楼依斜坡拾级而上,有居高临下之感。每遇客人入寨,居家的女人、小孩都会凭窗招呼、问候容留,这是三鍫人的好客之俗。岑趸人将这里叫“洋罗”(意即老寨),是先期来到岑趸的先民驻足的宅地,后因家养的鸡鸭出圈后长期不归窝,先民遂随鸡鸣声往寻,但见距“洋罗”数百米处有一山环水绕之所,四周山林环绕,中驻青池,波光粼粼,家禽在此啄食嬉戏而乐不思归。议之:此处山水相合,乃风水吉地、阳居明堂也,遂迁入开发、定居成寨。因这山环水绕之所犹如一个深藏于半坡中的燕窝,人们便把这个地方叫“燕子窝”。

(二)

往前行进,步入寨门后,便进入到“燕子窝”里。站在“燕子窝”的豁口处,就可以看到岑趸鍫寨的全貌。

近处,为“燕子窝”的进出豁口,而南侧豁口处正被一幢砖混结构建筑所填,把个“燕子窝”围得严严实实。它是寨子的人才摇篮——岑趸小学。这是一栋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两层砖混结构教学楼,建筑面积596平方米。岑趸小学是一所村级完全小学,历史悠久,从清末年间创办私塾、民国二十四年开办学堂,到1943年设公立学校,已有上百年的办学历史。从1971年开办小学毕业班至今,已先后有650余名学生从岑趸小学毕业,经初、高中深造后共有60多人陆续考取大中专院校,他们都带着鍫乡人民的朴素情感走进高校、步入社会,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贡献、为家乡争光,成为岑趸鍫人的骄傲。

中间,只见两眼池塘静泊在“燕子窝”的中央,时值盛夏正是莲荷竟放时节,碧绿的荷叶缝中,一枝枝荷花挺出水面,随着微风在宽大的绿叶间飘动,如鍫家少女亭亭玉立在荷塘之上;水中成群的鱼儿在荷叶间来往穿梭,不时跃出水面,嬉戏其间。这里就是岑趸的“金鸭塘”了。相传由“洋罗”迁居过程中,村民吴德秀开挖屋地基时挖出一对长金黄色绒毛的小雏鸭,惊奇之下便把这对小雏鸭放入村中水塘里,从此以后每当夜半,常有一对金鸭子游出水面戏水。凌晨时分,村民常被其沐浴嬉戏声惊醒,开始新一天的生活。在池塘的西北面,上水侧有两口用青石围砌的方形古井,水源充足,冬温夏凉,在清澈的水中,鱼儿悠闲游动,毫不在意村民的惊扰。井水可谓百年鍫寨的生命之源,滋养鍫民在此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每逢元日(大年初一)清晨,村妇们都会身着民族盛装在井边上香祭拜、列队取“新水”回家煮糊米茶、甜酒粑,以期新的一年身体康健、衣食富足。

  

                   △ 寨中池塘(潘健康/摄)

远望,只见西、北侧两条山脉犹如两条蛟龙,面向池塘跃跃欲试,东南侧则有一圆形小丘落,状如二龙抢宝。在寨子正北面的屋后缓坡上,古木葱郁、绿树成荫。岑趸人称其为“垚固羡”。“固羡”为一吴姓先民,体格健壮、力大无穷,能用打谷桶簸谷,能在一天内种好屋背的风景树,并牵头立规以保护村寨四周风景林。为铭记其功绩,岑趸人就把这屋背土缓坡命名为“垚固羡”。登上“垚固羡”顶眺望岑趸鍫寨,只见南北向排列的两汪池塘四周,小青瓦、吊脚楼掩映于丛林之下若隐若现,东南方向的河溪不时升起淡淡雾霭随风飘荡,如炊烟、似祥云,云蒸雾绕,俨然一幅秀美的生态画卷。

岑趸鍫寨依山而建,民居多沿用传统的栅栏式建筑格式,多为2-3层,全部是木质结构吊脚楼,一座座吊脚楼环护在金鸭塘四周,依山而列,错落有致。屋背布满米栗树,这既是护卫村寨的风景林,又是孩童拾栗嬉戏之所。

寨子周边是村民历经数百年修筑和种植的梯田和耕地,这里一年四季都能看见村民耕耘的身影。他们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伴着悦耳的歌声,在忙碌中洋溢着劳作的娱悦和收获的欢笑,成为一道亮丽的乡村风景线。这里的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红薯、洋芋和油菜等,林木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以杉木为主。

在寨东侧路口外,耸立着一株百年古松(迎客松),给这个数百年鍫寨添了几分古朴之美。古松高近50米,直径150厘米,树冠常年青翠,喜鹊栖息其间。此松每逢大喜则树皮发红、树叶翠绿,如历经沧桑焕发青春的老人,岑趸人尊之为“老人”松,成为岑趸鍫寨的重要生态标志。它是大稼乡境内最大的迎客劲松,常有访客到此留影纪念。古松枝繁叶茂,迎风招展,历经百年风雨,迎送着来往鍫寨的八方宾客。

(三)

贵州黎平、锦屏、剑河交界之地的岑趸、俾嗟、乌勒、岑梧、中仰等地是外迁鍫民结盟开发、定居形成的新的鍫寨群落,他们共同传承和发扬了古朴神秘的三鍫文化。在传承原有民族习俗的基础上,经会商盟誓、约定俗成,形成自己的婚俗和联姻圈。清道光廿七年十二月五日,二十二鍫寨代表在俾嗟鍫寨重议婚俗,商成《三鍫重议婚礼碑记》流传至今。这里的三鍫文化,是在原族文化传承及与周边苗、侗、汉三族文化交流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原生态文化。

                    △ 岑趸寨景(潘健康/摄)

三鍫人的语言融苗、侗、汉三种语言为一体,其中的苗鍫(鍫苗)、侗鍫(花苗)、汉鍫(酸苗)虽语言有异,而歌舞、习俗相同,都用酸话(酸汤话)唱歌,且言语互通。人们用鍫语交流、对歌,彼此没有区别。

有歌道:三十三鍫共一理,九条黄柏共一行;九条合款牛筋岭,黄柏合款牛筋塘。从口口相传的历史文化来看,岑趸鍫寨的语言和文化均与现行三鍫地区流行的民风习俗是一脉相承的。

岑趸人有自己的歌谣和婚恋习俗,仍然维护着对于三鍫的认同,周边的苗、侗、汉等族群也依然称之为三鍫。

岑趸青年传统的恋爱习俗有“坐茶棚”、“坐夜”两种。立春后每逢戊日(男的不能动刀、动土,女的不能做针线活),男青年便邀约异姓姑娘结伴到寨外茶棚(或树荫下、草堆旁)对唱山歌,即“坐茶棚”(也叫“闹花园“),以增进了解、交流感情。春节期间(除夕、初一、初二、初三及元宵夜)或有外寨姑娘到本寨走亲访友时,本寨的青年小伙们晚饭后便结伴来到主人家邀约姑娘们围炉唱歌,即“坐夜”(“守岁”)。男青年出肉料,女青年(主人家)出年粑、甜酒等,一同做饭、一同宵夜,说笑话,唱屋歌,以歌传情。歌一开腔,就要唱到深夜或次日天亮。这两种优雅而浪漫的民族婚恋习俗成就了无数美满姻缘。

这里的鍫族娶亲有一个特殊的“担水煮茶”习俗,即娶亲当晚,郎家需派俩青年“男扮女装”与伴娘同去古井担水煮煳米茶。据传:三鍫姑娘远嫁外地时,新娘常被强盗抢占。为绝此患,两位练就一身武艺的鍫族青年吴秀传和吴秀富便装扮成新娘去结亲,被抢到古洲(今贵州榕江县)晒禾坡的高粱村,在“入洞房”之时杀了强盗头,并到靖州府衙报案。于是,地方官府一举将强盗窝捣毁。为纪念两位青年的勇敢壮举,三鍫人便留传了“男扮女装”担水煮茶的娶亲习俗。在煮煳米茶前,姑娘们还会与娶亲客玩一个干锅“煮茶”的游戏。姑娘们会架上一口干锅,按三鍫煮煳米茶的工序让娶亲客往锅里注入各种佐料(红钱),玩闹嬉戏完成后才正式煮茶宵夜、对唱茶歌。

岑趸的传统节日依次有春节(新年)、元宵节(小年)、忌戊(休息讲故事)、三月三(吃甜粑)、四月八(蒸乌米)、端午节(包粽子)、吃新节(吃秧芯)、重阳节(打糍粑)、除夕(过大年)。除过年外,最隆重的就是吃新节了。名为吃新米(饭),实为吃秧芯,以期盼一年五谷丰登、衣食富足。这一天寨子里会杀猪宰牛、捉鸡捕鱼以招待亲朋好友。岑趸人崇尚“进门就是贵客”,家家户户以宾客盈门为荣,欢歌笑语阵阵,划拳打马声声。

 

岑趸的三鍫文化古朴、典雅、包容、厚重,有独特的保护、传承和开发价值。虽国家现将其纳入苗族,但村民们仍自认为是鍫族,讲着三鍫话,唱着三鍫歌,守着三鍫习俗,自明末清初沿袭至今,乡音不改、民俗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