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致尤自在  >  杂谈逸事

老北京涮锅子的讲究

 

老北京涮锅子的讲究


  随着立秋已久,天气终于逐渐降温。在凉意开始袭来后,火锅也将成为人们接下来主要选择的食物之一。对于老北京人来说,生活中早已离不开一顿热气腾腾的“涮锅子”。无论是标志性的铜锅还是那些知名的老字号品牌,都已与京城的旧时文化密不可分。清澈的锅底不仅涮进了美味食材,更是沸腾了人们的千言万语。

  老北京的“涮锅子”

  在电影《老炮儿》里,六爷为闷三儿的接风宴就是标准老北京“涮锅子”,三五好友支上一个铜锅,伴随着咕嘟咕嘟的滚沸热水,一盘盘刚切好的羊肉、白菜、粉丝纷纷下锅,再配上糖蒜、二锅头,那滋味可能比一顿山珍海味都要来得惬意舒爽。

  老北京的“涮锅子”主要以涮羊肉为主,按照过去习惯,老北京涮羊肉主要以内蒙古集宁产的小尾绵羊,还得是“羯羊”——也就是阉割过的公羊为主,因为这种羊几乎没有膻味。

  在切法上,也颇为讲究,当时一只羊能涮的只有“上脑”、“小三岔”、“大三岔”、“磨裆”、“黄瓜条”五个部位,一共也就十五斤左右。这五个部分的肉质最为细嫩,而且都是瘦中带肥的。在刀法上也颇考究,如今很多老字号依旧保留着传统片法——手工切片,这种刀法切出来的羊肉片“薄如纸、匀若浆、齐似线、美如花”。

  除了羊肉,小料和汤底同样很有特色。老北京火锅的小料,要有芝麻酱、绍酒、酱豆腐、腌韭菜花、酱油、辣椒油、卤虾油、米醋以及葱花、香菜末等配料调和而成,口味以咸鲜为主。锅底要“干盘清汤”,不能起沫。最正宗的老北京“涮锅子”就只是一锅清水,顶多点缀少许海米和葱姜,涮完锅内全是羊肉和菜的清香,没有其他味道。

  东来顺同正阳楼之争

  如今一说北京火锅的老字号,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已稳居头把交椅百年的“东来顺”。在东来顺之前,曾被称为老北京著名八大楼之一的正阳楼,一直是北京涮肉界的“一哥”。据说,当时正阳楼用的羊,都是由专人从口外购买,在永定门附近设有羊圈,喂养一段时间上了膘再宰杀。当时正阳楼的涮羊肉被称为“肉好、片薄,作料全,汤又鲜”,是公认的最好饭馆之一。

  而东来顺是在1912年,因东安市场失火,其创始人丁德山的饭馆被烧毁重建后,才改招牌为“东来顺羊肉馆”,开始经营涮肉。在两年后,东来顺高薪挖来正阳楼的一位名厨帮工传艺,这也让东来顺的羊肉刀工手艺日益精湛,切出的羊肉铺在青花瓷盘里,盘上的花纹透过肉片隐约可见。当时东来顺的羊全部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黑头白羊,手切羊肉的刀工和秘制的调料以及羊肉的选料,才逐渐让东来顺慢慢抢夺了正阳楼的生意坐上老字号头把交椅。

  创新才能活得更好

  据考证,战国时期即有火锅,三国时代,已有用“五熟釜”制成的火锅,这奠定了火锅的基本形态。

  作为老字号涮肉品牌,其存在的价值也不仅是依靠“一菜成席”,其背后更蕴含着民俗商业文化、餐饮文化、清真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织。当然,这些百年老店在发展同时,如何能做到不固守陈规,在飞速发展的当下能顺应市场潮流,通过创新让自己活得更好,也是这些老字号品牌需要面对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