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致尤自在  >  致尤一派

村支书杨明旭:苗寨一面旗

 

村支书杨明旭:苗寨一面旗

 

走进大方县牛场乡立新村十组,一栋栋漂亮的民居错落有致,寨子干净整洁,小花园、小水池、连户路,掩映于绿树丛中,安静、祥和,宛若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有人说,过去这里是个穷得叮当响的地方,多亏有了杨明旭,是他带领乡亲们一直走到今天的。

 十八岁入党,今年六十一岁,当了四十多年的村干部。他便是大方县牛场乡立新村的苗族支书杨明旭。

立新村十组又叫红岩苗寨,住着120多户人家,400多口人,90%以上是苗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红岩苗寨,交通困难,水源匮乏,百姓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那时乡亲们走的是“狗爬岩”,烧的是柴,喝的是河水,遇着浑水期,要到对面的纳雍境内去挑水,隔河渡水极不方便。

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狗儿爬岩上大坡,下面住些苗寨窝,家家烧的羊毛刺,个个出来花野猫。

1970年,杨明旭入党了,那年他十八岁。入了党的杨明旭,心里一直有个信念,一定要带领苗寨人改变这种苦环境,让苗寨人过上幸福的日子。

1971年,杨明旭有了思路:红岩这个地方,有宽阔的茅草坡,茅草可以用来盖房。另外,红岩洞当时有成片的桐子树林,桐子可以榨油,还有成片的构皮树,构皮是造纸和做绳子的好材料。这几样都是宝,不能守着宝贝叫穷。只要把这几样宝贝利用好了,苗家人还愁过不上好日子吗?

不过,杨明旭想先解决大伙吃水问题。离红岩洞大约两公里的地方有股长年不断的泉水,从高高的岩头上直接流入河里,由于有悬崖阻挡,村民们只能望泉兴叹。

1971年7月初,杨明旭组织全寨人商量水的问题,决定修沟将泉水引过来。可是难度太大,一是距离太远,二是要在清一色的岩石山上修沟,还要凿穿那堵厚厚的岩石,谈何容易!杨明旭坚定地说:“如果不修沟,红岩苗寨永远只能喝浑浊的河水。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经过反复磋商,最终大家同意修沟引水。杨明旭决定用卖茅草卖桐子存下来的钱购买炸材,并说动每家派一个壮劳力参加修沟工程。197177,杨明旭将所有参加修沟的人员召集起来,再次讲明修沟的意义,并反复叮嘱安全上要注意的问题。他说这是在悬崖上施工,还要放炮,千万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大意,然后宣布开工,这个工程被称为“三七工程”。杨明旭第一个按照确定的路线,带着工具上阵了。不管天晴下雨,不论春夏秋冬。有时他在挥汗如雨的劳作,有时他在仔细的观察、苦苦的思考,如何早一天让群众喝上甘甜可口的泉水。最让他放不下心的,是安全问题,他总是提醒了又提醒,叮嘱了再叮嘱。可是,最让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搬运石头时,被炸疏松的石头突然垮了下来,有三个乡亲就这样牺牲在这条尚未修通的水渠之上。乡亲们埋怨说:“从今往后,要修你一个人修,不要再攀连寨子中的任何一个人……”

好一段时间,杨明旭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事故发生后,乡亲们开始打退堂鼓了,修沟引水的激情一下子降到了冰点。在他们心中,泉水毕竟没有命重要。杨明旭不像以前那样每天召集大家出工了,而是一个人默默的继续修着。他把剩下的炸材全扔在河水里,他不相信,不用放炮就修不成这条沟!已经付出了三条生命,再苦再难也不能放弃,否则对不起死去的乡亲啊。

他每天独自提着手锤錾子来到工地,手锤落在石头上的声音,在河谷里回应着。凛冽的河风将他的手吹开了裂口,渗出了血珠,手掌磨出了血泡。但是他说他不觉得痛,因为他说他心里想着的是死去的亲人,是当全寨子人都喝上甘甜的泉水时的那种喜悦和幸福。那段时间里,陪伴他的,只有锤子敲打石头的声响,只有河边吹起的阵阵寒风,只有孤独的身影和不断滴落的汗珠……

看着杨明旭每天都起早贪黑忍饥受冻,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修水沟上,泄气的村民们又一次被感动了,都自发地重新抄起工具又投入到这项艰苦的工程之中。沟渠在手锤錾子的敲击中1975720日,村民们终于看到了清凌凌的泉水,一路哗啦啦欢快地流进村庄。那一天,这个哪怕流血流汗也不流泪的苗家汉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那天晚上,村民杨文焕说,他亲自看见杨明旭一个人走到当年乡亲牺牲的地方整整坐了一夜。

所有人喝着甘冽清凉的山泉,不禁想起过去那碜牙的浑浊的河水来,都说这是红岩洞有史以来做得最正确的一件大好事。不但解决了全寨人的饮水问题,还将三十多亩旱地变成了水田。

解决了饮水困难的红岩洞,腾出更多的精力抓农业生产。土地承包到户后,红岩洞苗寨的人们更是在自己的承包地上尽显风流,日子越过越好。村民们想修房,可是,没有公路,通不了车,建房的钢筋水泥等各种材料无法运进寨子里,只好也暂时打消了念头,不得不依旧住在茅草房里。这,成了红岩洞又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1997年,杨明旭再次组织全寨村民,共同商讨红岩洞苗寨的交通问题。他说,虽然大家现在生活基本没有问题,但是要使红岩洞这个地方继续发展,群众要想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必须打通红岩洞与外界连通的道路:要得富,先修路!

谈到修路,村民们又开始犹豫了。从岩头上到寨子,两公里有多,况且这个地方几乎全是石头,没有一处是轻易就能修好的。再说,修成这条路,得花多少钱呀?这钱又从哪里来呢?

杨明旭果断地说:“只要大家支持修路,不需要村民出钱,只需大家投工投劳就行。”乡亲们半信半疑:不用出钱也能把路修通?难道杨明旭在哪个地方挖到了一窖不成?杨明旭说,大集体留下的公房还在,将它拍卖,所得的钱用来修路。有人说,那个破公房能管几个钱呀?杨明旭说不论卖多少,这路非修不可。

说干就干。拍卖公房的消息传出去之后,有几批人先后来到红岩洞洽谈,可是出价都不令人满意。杨明旭带着村民们与买主像卖白菜一样讨价还价。在杨明旭们的心里,巴不得多得一分是一分。最后买主说就六千五百块吧,多一分也不行了。杨明旭咬咬牙,答应成交。

从那时起,杨明旭用六千五百元钱,硬生生的在坚固的悬崖峭壁上开始了他的突围之路。毛路还没有打通,钱就见底了,怎么办?想来想去,杨明旭想到了向有关部门求助。他穿上唯一的一套西装,却怎么看都脱不了农民的模样,怀揣一包圣火牌香烟就进了县城。大方县工商局和民宗局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其中工商局支助一万元,民宗局支助四千元。有了这些钱,他又组织大家投入到修路热潮之中。

2002年,经过红岩洞所有人们的努力,红岩洞苗寨通往大营村的公路终于修通了,虽然不是很宽,但也硬实平整,一般车辆通行是不成问题的。昔日的狗爬岩、观音岩,从今往后,只能成为艰苦岁月中的记忆了。路通了,短短几年,红岩洞原来的茅草房一栋接一栋相继被漂亮的黔西北民居所代替。

这个普通的苗家汉子,憨直而朴实,但却有一股锲而不舍的执着,他团结带领村民奋斗几十年,终于使红岩洞苗寨改变了过去的模样。他用一腔热情和切实的行动,践行着入党时的铿锵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