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致尤自在  >  致尤一派

苗乡新屋上梁记

 

苗乡起新屋,上梁最有趣

 

 堂侄来电话,说是近日家里起新屋,要我们回去陪客。在老家,起新屋可是一件大事,是整个房族和全寨人的喜事。去年,堂叔家起新屋,恰逢在外地出差,实在抽不开身,不能回去,心里遗憾了好一阵子。这一次,没有急事,我必得回去捧场。

何况,我也已经一年不回老家了,非常想念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起新屋本是亲情聚会的一个最好机会,全寨的人都会主动来帮忙,亲戚朋友也都会赶来祝贺,可以热热闹闹、名正言顺的聚一聚、叙一叙。

而且,我还是在小时候参加起新屋的,那么多年了,一直念念不忘那份热闹,那份开心,经常梦想亲临现场再去体验那些风土人情。

加上今年5月,中央电视台7套《乡土》栏目把镜头对准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锹里苗乡,以全新视角向全国观众展现了魅力独具的苗族民俗民族文化。摄制组不仅完整的记录了金山寨一户人家建房上梁这一习俗的整个过程,还敏锐地捕捉了被誉为“深山珍宝”“天籁之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歌鼟,以及苗族群众打糍粑、炸糖果、酿米酒、制作腌鱼和腊肉等这些具有苗家传统民族文化气息的精彩画面。一段时间,让外人无比羡慕,无限向往……

感同身受,同为锹里人,其实我们南山寨起新屋的情况也与金山寨差不多,一样的神秘和奇妙。看过纪录片之后,更激起了我的兴致,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回到苗乡参加这样的活动。

如今机会来了,绝不会错过。女儿已经读大学了,却从来还没参加过这样好玩有趣的活动,于是非常积极,大清早就催促着我们赶快出发。

这一次与以往不同,因正好是在暑假里,孩子们都在家,而且天气又好,拖娘带崽的,亲戚来得特多,所以更有人气。驱车赶到老家,这里早已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在靖州苗乡侗寨起新屋,形式和过程大同小异,选屋场、备木料、偷梁木、发墨、施工、竖房、上梁、安龙谢土、装神龛、立楼门......别具一格的礼仪、内涵丰富的文化,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去年,我已写了一篇《苗乡侗寨起新屋》,介绍了起新屋的相关程序,今天,不再一一累赘其他环节了,仅仅就上梁的情况与大家一起分享。

上梁是苗乡侗寨起新屋最精彩、最隆重的时刻,也是最能体现文化魅力的精髓。这里的上梁,风趣独特、韵味无穷,众人参与、热闹非凡。

当木房构架完成之际,远近的客人就陆续到来了,他们拿着贺礼和鞭炮前来庆祝,共同参与上梁、放炮、抢抛梁粑等活动。

以前,客人基本是带布料作贺礼,在新屋里挂出来,现在与时俱进,都是包红包了。就算是寨上的房族,也不再凑酒、菜等帮着请客,而是干脆直接送礼金,也当“客人”了。

今天起屋,因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在家的人少,怕忙不过来,前几天就做了许多基础工作,穿枋安柱,已经排好了“线”。所以,今天不是很忙,上午就把房子立起来了,只等吉时上梁。

上梁的时辰风水先生选在下午两点。中饭过后,大家陆陆续续、不约而同赶到起新屋的地方。我们也随着大队人马来到了新屋场。

锹里地区的苗乡侗寨,团寨一般选在半山腰或山湾里,层层向上,重重叠叠,如蜜蜂造窝,称为“蜂蝶式寨落”;也有的建在沿河、田坝或较平坦的开阔地带,这些民居则较为分散,称之“散居式寨落”。

但是,不论是哪一种,都选在山环水绕的地方,向阳通风、山清水秀,因为苗族、侗族人奉信靠山即安、依山而稳、傍水而活、临水而美的山水理念。

这次起的屋,在马路上方的山坡间挖掘出来的一块平地里,去年已经有了一户人家先起好了一栋房屋。

这时,炮声轰轰隆隆响起,就要上梁了!我们不由地加快了脚步。

来到屋场下面,往上望,一栋木房高高耸立,上面是苍翠的松树掩映着,挺拔有力、郁郁葱葱,新屋好像就在蓝天白云处,蔚为壮观,风景如画。

乡下人做好事,讲究放炮,炮越放得多,预示越兴旺。主人家买了许多炮,大炮、小炮、花炮、冲天炮……应有尽有。来客也比谁放的炮多,所以噼里啪啦,火光闪闪,烟雾缭绕,炮声持续了半个多小时。热日里,把整个宁静的山寨搅得更为烦躁,小孩、妇女都用手捂着耳朵。

安静下来后,上梁的人就爬上新屋顶端去。加上上梁师傅,一般为八个人,基本上是寨子里有威望的人,这无形中也代表着一种身份,因此,被选中上梁的人就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由于我常年在外,在村里人看来,是有身份、有地位,见过世面的人,所以他们要推举我上去。我极力婉拒,一方面自己从来没经历过,不懂这方面的礼仪,而且我又有恐高症,最怕“高处不胜寒”。同时,中午还陪客喝了不少酒,千万莫出丑、添乱。于是,他们也不再坚持了。

上梁中有一个大家一起参与的环节,最受欢迎,就是抢抛梁粑。主人在起屋的头几天,就请人打糍粑,捏成小笼包一样大的糍粑,印上花样,以备抛梁之用。

上梁时辰一到,全寨的男女老少都来观看。因我们来得较晚,错过了上梁时的一些环节,这里按照记忆中的印象,补记一些内容。

在众人的期待中,两名壮汉抬着已经修整好的、红彤彤的梁木进场了,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木马上。掌墨师便杀鸡祭梁,边把鸡血淋到梁木上,边唱祭梁歌:“王母赐我一只鸡,生得头高尾又低;头戴凤冠配彩云,身穿锦缎五色衣。此鸡不是平常鸡,鲁班先师祭梁鸡;千年基呀万年基,红血染梁大吉利。”

这时,分别从正堂两边中柱顶上抛下两根绳子,由地面上的人拴住梁木的两端,静听掌墨师宣唱《上梁词》。当听到“升梁”之词,一旁顿时鞭炮齐鸣,上梁的人立即扯绳,直至把梁木搁稳于堂屋两边中柱的顶端方才礼毕。

最有文化底蕴的在《上梁词》里。掌墨师的“上梁歌”版本众多,内容丰富。

比如,在上梯子时唱到:“走进堂屋四四方,主家请我来上梁。脚踏云梯步步高,登上新屋亮堂堂。仙桃堂中累累挂,主家富贵万年长。一上一步人气旺,二上二步子孙强,三上三步家道旺,四上四步状元郎,五上五步五谷丰,六上六步六畜壮.....”。

又比如,在安梁前要“问梁”:“梓木梁,梓木梁!生在何处?长在何方?”主人答:“生在金山银山,长在昆仑山上。”又问:“何人见它生?何人见它长?”就答:“地形龙脉见它生,日月星辰见它长。”

梁木安好后,还要踩梁。掌墨师脚穿主人专制的新布鞋,手持捆着红布的三尺竹尺,边在梁上走边唱踩梁歌:“一踩梁头,万里封侯;二踩梁腰,世代天骄;三踩梁肚,大展宏图;四踩梁尾,荣华富贵……”

好在上梁的精华部分我们没错过,接下来的精彩我们见证了——掌墨师踩梁完毕,陪着上梁的人就出场来喝酒划拳了。苗侗人民是天生的诗人,划拳也有丰富的唱歌词: “快发起来呀!”“六位高!”“八发财!”“九长久!”……全部都是一些吉利的“拳曲酒令”,两人一组,谁猜中了另一个人就喝酒。

上面喝得欢,下面等得急。正好是艳阳高照,大家等得口干舌燥,火急火燎,但是也顾不得浑身是汗,都在屋场的空地上抢占有利地形等着,抬头望着,生怕一不留神就会抛粑粑了。

酒过三巡,最令人兴奋的抢抛梁粑活动终于开始了!

掌墨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大糍粑,口中念念有词,滔滔不绝祝贺:“……后山金竹滚滚,前山秀水明明。贺言至此,恭贺主东,人发千口,粮发万石,发达无休!”

接着,朝堂屋下面接“富贵粑”的主人问话:“要富还是要贵?”

主人是我的两个侄子,一左一右摊开一张红印花布对扯着,也许还未经历过这样的场面,但事先长辈们已经教过了如何应答,便立即答道:“富贵都要!”

于是,掌墨师把那两个粑粑掉下来:“赐你富贵双全!”两个侄子立即迎上去,稳稳接住了“富贵”。在掌墨师的声声祝福中,接连接住了十来对“富贵粑”。

接下来就是抛梁了(现在生活好了,抛梁的物品不再仅仅是糯米糍粑,还配有硬币以及各色糖果)!掌墨师在抛粑粑时,边抛边唱。抓一把抛向东面:“一抛东,子孙代代在皇宫”;抓一把抛向南面:“二抛南,子孙代代中状元”;又抓一把抛向西面:“三抛西,子孙代代穿紫衣”;再抓一把抛向北面:“四抛北,子孙代代兴家业”。

抛粑粑的过程极为有趣,掌墨师东南西北都抛过后,其他几个上梁的人也加入进来,遍地开花,将糍粑抛向四面八方。围观的人先是伸手跳跃到空中去接,接不住,也顾不得斯文,就拥挤到地面上抢……

你看,那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奋不顾身,抢到一个大的粑粑,高兴得上蹿下跳;你看,那位老奶奶,粑粑掉到脚前,立即弯下腰,利索地抓在手里了;你看,那一端人你推我挤,你争我抢,吆喝连天,笑声一片……无不欢呼雀跃!

我站在新屋的堂屋里,并不慌张,反正只是图开心快乐,就算捡不到一个也无所谓。所以,我一边快速照相,一边等粑粑、糖果落到身边来。运气真好,也或许是他们让着我,不好意思和我争夺,让我守株待兔地捡到了不少。

大概持续了一刻钟,抛粑粑的节目就结束了。往四周一看,大家都满载而归,有的怀里还搂了一大兜。无论男女老少,每个人都一脸兴奋,窃窃私语、意犹未尽。女儿可开心了,捧着一捧向我炫耀!

 

在苗乡,有一种奇特神秘的文化叫做起新屋;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叫做抢粑粑。世事变迁,岁月变化,许多东西早已物是人非、悄然远去,但是永不变的是苗乡侗寨起新屋的这个传统、这种习俗、这些文化、这份真情,历经沧桑反更历久弥新,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