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人在旅图  >  观光旅游

也蒙苗寨行

 

也蒙印象

 

也蒙位于距雷山县城100余公里,与榕江、丹寨、三都交界的达地乡最南端。寨子依山而建,青瓦木楼、住有30余户人家。

 到得寨中,也是黄昏,恰逢停电。借着手电的微光,我赶紧把关于也蒙“百鸟衣”的美丽传说整理出来:

  相传很久以前,一个叫也蒙的年轻苗族后生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尤其是记忆惊人。他听过一遍的歌,立马可以唱出来;听过一遍的曲子,立马可以弹出来。更为独到的是,他用葫芦剖半制成音箱,用泡桐做成弦柱、琴头、琴柄,用竹子和马尾做成弓弦,蒙上牛皮。既可拉弦,也可弹奏,发出的声音低沉温婉,取名叫瓢笙。每当苗家婚嫁喜事时,他就借着皎洁的明月,为小伙姑娘伴奏。空蒙的夜色,悠扬的琴声,让姑娘小伙们如痴如醉。

也蒙人品出众,被一个叫橙儿的苗姑爱上了。橙儿也喜欢唱歌,自编自唱,据说连唱三天三夜都不打重台。两个人一见如故,很快坠入爱河。

婚后的也蒙看到橙儿天生丽质,能歌善舞,就不想再离开媳妇。橙儿看到也蒙无心打猎种地,就画了一张自己的像,说:你把我的画像挂在地头,就不会耽误种地了。谁知有一天,一阵风把画像吹走了,画像被吹到了国王那里,国王看到姑娘长得漂亮,就命令士兵按图寻人。

这天,国王派出的士兵来到也蒙家,橙儿看到来者不善,就用烟灰把自己的脸抹黑。

天黑了,橙儿开始为士兵们做饭,灶里的熊熊烈火使橙儿流下的汗水洗掉了部分烟灰,士兵头目命令橙儿洗了脸,用画像一对照,分毫不差,就要把橙儿带走。

橙儿对头目说,她要向也蒙道别,借机告诉也蒙,要他不要伤心,上山打一百只鸟,然后用鸟的羽毛做一件衣服,同时把瓢笙带上,两个月后到王宫附近吹,那时定有脱身的办法。也蒙把打下的100只鸟的羽毛编织成衣服穿上,又把自己制作的瓢笙,带到了王宫附近吹奏,那独到的音响引得四面八方的人侧耳倾听。

国王听说有人穿着百鸟衣,能吹仙曲,就命人把他请来。

国王看到也蒙的百鸟衣,眼都瞪圆了,人世间哪有这样的衣服!一定是上天使者,不然,那演奏的曲子,包括乐器,怎么会没有见过!

国王对也蒙说,希望自己也试穿一下百鸟衣。也蒙把百鸟衣脱给国王,坐到了橙儿身边。这时,橙儿把一枝袖箭交给也蒙,也蒙一甩手,国王应声倒地。

他们从王宫跑到达地也蒙,在寨脚种了几株红豆杉,从此再没有分离。

现在,雷山达地乡也蒙,这支苗族男女同胞,一到节日都要穿上全身绣着各种图案,衣脚摆扎鸟羽毛的百鸟衣,盛装以纪念也蒙和橙儿的机智和勇敢。

 整理完这个美丽的传说,村长喊:“身着百鸟衣盛装的姑娘们来了!”

 随后出门,外面伸手不见五指,在同行的县领导陪同下,就着电筒一闪一闪的微光,走到一家院门前。

 院子的石梯上,有几个模糊的人影,说这就是穿着百鸟衣盛装的苗族少女。我请求用电筒照一照她们着装的不同部位,终于看清了:百鸟衣由头饰、上衣和裙子组成,布料是由苗胞自纺自织自染的土布。裙子由里面的褶裙和外层的彩条组成。”对襟、无领、无扣、长袖,分上下两部分:上边是花边,下边是连缀在衣摆上的花带羽毛裙。宽大的袍袖上锈有造型各异的鸟头、鱼、蜈蚣、铜鼓、稻穗等图腾符号。彩带有18至24根,每根彩条上绣满了花鸟虫鱼稻穗等图案,彩条摆上缀有羽毛绒球。

这套服装显得雍容华贵,光彩夺目,再配上头上的山字形银角,加上银花、银钩、银梳的装饰,显得流光溢彩,美仑美奂。

因为还要徒步夜行数里,不敢再浪费电池,脚上的风光没有看到,引为遗憾。

 归途中,山陡路滑,此地离乡政府尚有十余公里,借着微弱的电光,往往看到亮处下脚,不料陷入泥氹。也因为细雨山高、天黑路滑,没有看到寨脚传说也蒙亲种的早已躯干粗大,根茎发达的红豆杉。

 返筑数日,也蒙的百鸟衣仍在脑中挥之不去。东汉刘熙曾在《释名,释衣服》里对衣服有这样的解释:“上曰衣,依也,所依也避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曰障蔽也。”人类的服装早也从御寒、遮羞简单的功能发展成为本民族标识性别,展示身份,暗示等级的象征物。服饰也成为一面镜子,折射出不民同族的文化内涵。苗族没有文字,苗饰图案就代替了文字,苗族服饰成了苗族的“无字史书”。据说,这支苗族的“百鸟衣”从备料到成衣要做三五年,有的甚至从小娃娃就开始做到十七八岁,要花十多年功夫。有人估计:一件精致的“百鸟衣”要值数十万!

其实,仅用值多少钱的观点来评价“百鸟衣”是不科学的,苗族同胞的“百鸟衣”既展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又告诉世人:苗族的服饰绝不亚于世界任何一个民族!

 据统计:苗族服装有180多种,如百花齐放,而“百鸟衣”,则是其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