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谈车论驾  >  百科常识

汽车防御驾驶

 

汽车防御驾驶

 

第一讲: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
人们对待事故有三种态度,一是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预设警戒,防患于未然,就是预防;二是在事情或者征兆刚刚出现就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防微杜渐,防止事态扩大,这叫补救;第三种办法是在事情发生后再行责罚教育,这叫惩戒。预防为上策,补救是中策,惩戒是下策。像历史上“曲突徙薪”之类的故事告诉我们,安全管理就应该把功夫下在事故发生之前。
世间的事都有个前因后果,出现事故这个结果也是有其一定的原因,原因就是与事故相关的各个环节都连在了一起,一件接一件的同时发生。
即:初始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这是一个链条,传统习惯、社会环境、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的的失误、导致事故伤害的发生;按照“事故链”原理的解释,事故是因为某些个环节在连续的时间内出现了缺陷,这些不止一个的缺陷构成了整个安全体系的失效,酿成大祸。就如2008年地“11.29”的事故,初始原因是驾驶员不按规定执行完任务后及时返回车队,然后是违章喝酒、酒后开车,再以后是过路口时车速过快,又没有及时发现前面的大货车;几个方面的因素都在这一瞬间凑到一起了,事故就发生了。假如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截断了这一链条,或者是按时归队,或者是没按时归队但也没喝酒,或者是喝了酒以后不再开车,甚至是提早发现了前面的大货车,自己采取了躲避措施,都有可能避免惨剧的发生。面对一个个事故,我们认真回顾反思,我们总是会忍不住感叹,太多太多的“如果”,太多太多的“可能”。我发现,这些如果或者可能就是事故的共同特征。只要截断其中的一个环节,事故就不会发生。“事故链”很有价值,任何人了解到“事故链”以后,都会得出结论: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这一系列和一连串事件中有一件不发生,事故就会戛然而止,不会发生。要想打破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就要从中间抽取任意一张骨牌,形成豁口,就能避免后面的骨牌倒下。制止一连串事件中的任何一个事件的发生,而不仅仅是最后一个导致事故的行为,就能截断“事故链”。
用杜邦公司的话说,“从科学出发,一切事故均可避免。”
就像我们,大家都是专业的驾驶员,都有很强的事故防范意识和应急防变能力,都知道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哪那些事情是有害于安全不该做的;同时我们的企业为了保障安全还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我们只要认真执行这些制度,认真改正自己的不安全习惯,就能从人的不安全行为上斩断事故的链条。比如说我们列举了行车中人的22种不安全行为,你不出现这些行为就为你避免事故提供了保障。同时我们再对自己的车辆加以精心的检查和保养,这里说的是精心的,不是走马观花,也不是应付差事,而是把自己的心思完全用在上面,只要车辆存在安全隐患就立即处置立即汇报,安全隐患不消除就不开车上路,做到了人可靠车也可靠,我们的安全保障就会更可靠。说到这里,我举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的制动检测,每次都会有车辆存在较为严重的制动不良现象,作为专业的驾驶员,应该对自己所驾驶的车辆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制动不良是最应该先有感觉的,为什么直到车队检测才发现呢?无论是谁的原因,到头来受害的都是驾驶员自己。我认为这是一个缺陷,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具体表现。大家可能还记得2006年的“9.28”死亡事故,出事故的前一天车队给大家检测制动,撵着这位驾驶员去试刹车他都没去,说自己的刹车没问题,结果第二天就出事了,交通队检验刹车,我用二档稍一加油,踩上刹车就停不住,一踩刹车软绵绵的,试了几次都没有效果。可以说它的刹车如果好用,一踩车就能停下,就可能会避免那起事故的发生。只要我们人人都做到“我的安全我做主、我的地盘我负责”,把安全做为自己的第一需要,一切事故就是可以避免的!从这一点上可以说,事故不仅仅是可以预防的,而且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已经发生的事故告诉我们,当活生生的人已变成一抔黄土,是没有假如或者如果的,在事故面前没有后悔药可买。
“亡羊补牢”那是对其他人来讲的,对当事者没有亡羊补牢!
 
第二讲 安全行车的几个核心要素
安全行车要素之一:提前预防
1.对付突然横穿公路的方法
在不太宽的公路上,前方路旁的自行车和行人要如何行动,这可能是驾驶员比较头疼和担心的问题。他们开始走得好好的,但当我们驾车临近时,他们突然之间看也不看就猛然拐向路中间、或者是看也不看就突然横穿公路,这种事大家都或多或少的都遇到过,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在这种路面上,正确的行车方法是:
(1)提前多鸣喇叭,引起他们的注意。
(2)提前减速,一定要把速度降下来。
(3)尽可能拉开横向间的安全距离。
(4)加强观察的频率。
(5)把脚放到制动踏板上,随时准备停车。
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对付和避免横穿公路一类的事故。这五点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减速、鸣号、让行”,六个字,很简单。这五点在开车时要坚持使用养成习惯,把它作为自己开车时的一种正常的操作程序。
2.一路预防
开车中最重要的是预防,开车中最怕的是不懂预防或不去预防。一个驾驶员在开车中知道预防,并积极将预防措施做到位,这样开车比较让人放心。预防工作做得不怎么好的话,即使你水平再高,也不是合格的驾驶员。
只要没有预防意识,开得快或慢,都有可能会出事故。快的时候危险在于对车辆难以做到收发自如有效控制,极易出现意外情况,而且只要出现意外情况就往往一发而不可收拾;慢的时候人的心理就会懒怠,就会疏忽大意漫不经心,一边开着车一边想事情,这样也会出现意外,也会出事故;不知其他同志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我是有过一边开车一边思想就溜了号的经历的,该停的站忘了停,该转的弯忘了转,坐车的喊了起来自己才意识到。这就是很危险的事情,假如这时候出现点危急情况,就会让人措手不及,很可能就会有事故发生。
开车时,预防工作的好与差,是决定会不会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分析一下大多数的交通事故就可以知道,如果当事者提前把预防措施做到位,这些交通事故是可以化解或避免的。例如前面是急转弯视线不好,如果有预防心理你就要想到对面可能会来车,我的慢着点靠边点;如果出厂门的时候你就要想到很可能会有其他车辆从你的两侧出现,对你构成威胁,那你就坚持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就会化解掉可能会出现的危险;繁华街道情况复杂,你就要想到随时都会有人给你制造危险,让你顾此失彼,那你就慢点开,全神贯注仔细观察,同时同其他车辆行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出现交通事故是可怕的,只要我们开车时提前采取了预防措施,就完全可以减轻可怕的程度。说一个驾驶员开车的水平高低,不是看你车开得赛飞机还是赛火箭,而是看你开车时的预防措施做得到底怎么样,你如果隔三差五的总使用刹车减速,甚至是一会儿急加速猛跑,一会刹车踩得又急又恨,那你的预防意识就还差得很远。我曾经认识一个绰号叫“杨飞机”的老司机,车开得是快,远近闻名;可她母亲去世后他开着车拉着棺材往老家送,在山区急转弯的时候,速度快没弯转过来,车进了沟,他母亲的棺材也摔进了山沟里。这能叫水平高吗?作为一名职业驾驶员,让坐你车的人不但感觉不到紧张和不舒服,而且感到非常轻松和愉悦,才是你的最佳表现,也是你事故预防的最佳效果,才是一名名副其实的高水平客车驾驶员。
3.安全行车的两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要遵守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遵守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任何时候都不违法违章。法律和规章是约束人行为的严厉措施,同时也是保护大家的最好屏障,只要你在法律和规章的范围内行事,他就会给你最可靠的保护。就像我们现在对安全工作的严格管理,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大家遵守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只要你认真遵守了这些规章制度,你的运行安全、经济效益、生命健康就会得到可靠的保障。
第二个重点:要预防别人违反交通法规,预防别人有可能出现的违章行为和意外行为。一是自己认真遵守,二是小心预防他人违章,不按规矩出牌。这就是我们的左右两只手,我们如果只用一只手,安全当然抓不牢,两只手都用了,就抓住了安全的“牛鼻子”。
比如说:开车时我们自已不随意变更车道,但要预防别人突然变更车道;我们自已在弯道不占线行驶,但要预防别人在弯道占线快速行驶;我们自已不闯红灯,但要预防别人抢红灯或绿灯;我们自已按规则行驶,但要预防别人强超恶会和争道抢行;我们自已不紧急制动,但要预防别人的紧急制动;我们自已注意观察清楚,但要预防别人看都不看就随便的在我们车身旁边通过。如果别人违反交通规则,突然猛拐或突然横穿公路,这就等于突然给我们制造了险情,而我们早就有了积极预防的行为,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给我们或者别人带来平安。
“发生意外交通事故”这种说法很常见,如我们驾车时按防御驾驶操作程序正确预防,就会减少“意外” 消除“意外”。所谓"意外’,不过是我们没有想到没有预防而已。改变观点,建立防御观念,则没有“意外”可言。没有了“意外”,安全就掌控在了我们自己的手中。

安全行车要素之二:注意安全距离
1.怎样防止小碰小刮?
开车时请注意要有一定的安全行车空间。
很多人都有过碰刮反光镜的经历,这也说明某些时候,我们的安全行车空间意识是有问题的。我们平时发生很多车身轻微碰括的现象,都是因为没有注意保持足够多的安全距离。横向的纵向的都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果是没有把握,你不妨停下来看看,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不丢人,总比出了事故叫人家围观,听人家说三道四强得多,保证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思路这样改变以后,就再也不会发生小碰小刮。
2.保持距离防追尾
经常见有追尾事故的发生,我们开车时要注意和前车保持安全距离。这个安全距离并不需要用尺寸固定出来,而是将你的车速、路面情况和你的反应能力、车辆的制动能力结合起来,保持在前车突然停车时,自己的车能够平稳的停住,不发生危险。
追尾事故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 注意力不集中,前驾车人分心或后驾车人分神,对路面情况关注不够。
☆ 跟车太近太急,和前车安全距离不够。
☆ 下陡坡,惯性加大。
☆ 超载;制动不好。
☆ 路面湿滑,如雨雾冰雪天气和沙石路面。
☆ 有别的车辆突然变道插入。
☆ 在交叉路口或有紧急情况时前车急刹,前车是出租车、高档车、外地车或新手都容易急刹。后车太快,与前车急刹时措手不及。
☆ 视野变短。如雾天和夜晚,或跟在大客车大货车后面。
☆ 预防意识不够,不够小心。
☆ 新手驾驶操作不够熟练,反应慢。
☆ 酒后驾车、疲劳驾车等。
开车时怎样应对以上这些情况?大家都很有经验,主要就是要根据当时情况提前减速,加大安全距离。

3 安全行车距离
驾车时应该随着一些外界环境的改变来调整安全距离,比如天气变化,上下坡,弯道,视野不清的路口,路边有停放的车辆等,任何时候一旦觉得有潜在危险,脚应立即放在刹车上,这个简单的动作意义重大,驾车有没有防御性观念从这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判断出来。
美国灰狗客运公司曾总结过如下三条非常有效的安全行车经验:
(1)行车时,保持四秒种的安全距离。即驾驶员反应时间一秒种,前车制动与本车制动前后时间差一秒钟,处理紧急情况、突发意处情况两秒种,如下雨天还要再加上一秒种,冰雪路面更要加长时间。训练和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来处理突发意外情况,以防止与前车、后车或别的车相撞。这个四秒钟的时间怎样来确定呢?当前车经过一个比较明显的标志或固定物体时,自己就开始默数壹仟零壹、壹仟零贰、壹仟零叁,壹仟零肆,当自己不慌不忙数完这四个数字时,也正好到达这个明显标志或固定物体时,这个前后车之间的距离,就差不多是四秒钟。当然,这也要综合自已目前的驾驶技能和车辆、路面状况来决定跟车距离的多少,但原则上是不能少于4s钟的。
(2)平稳驾驶,即要求驾驶员正确操纵车辆,缓慢加速或减速,缓慢地转向。保持安全距离,提前减速,提前使用刹车,避免紧急刹车。经过弯道时要减速行驶。变道时要缓慢渐进,转向超车或横越他车,必须选择时间或空间都很充裕时进行。遇有情况沉着冷静,从容应付。
(3)抬头远看,即向前看自己在行车15到40秒时间内所达到的距离,以争取时间和空间,提早发现前面可能突发的情况,及时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特别是在天气不好、路况有变化时,更应该这样做。这里所说的15到40秒种的时间,如果时速60公里,一分钟就是一公里,15秒钟就是 250米,40秒就是660多米,把这这段距离内的情况观察清楚,就有了采取措施的时间和空间。
以上三点安全行车准则,都非常着重的提到了要注意安全距离。实际上,我们平时所说的该慢则慢、礼让三先、遵章守纪、预防万一、提前处理情况等等,也都是为了同别的车辆和行人保持一个安全空间。开车时“判断”是否正确,也可以用安全距离来衡量。足够的安全空间是安全行车的物质保证。
留意彼此间的安全距离,并根据情况作些适当的调整,可以有利于驾驶员更好的观察、判断,可以减轻驾驶员在心理上的压迫和危机感,缓和思想上的紧张状态,如果在行车中你感到紧张甚至忙碌,那你的车速就太快了,安全距离就太短了。
安全行车要素之三:观察清楚
1.夜晚和雾天如何保障安全行车?
开车时如果能观察得好的话,行车安全性指数真的是非常之高。
做事时,大都以观察为前提,都要先看一下,看就是风险辨识。
对观察的要求也因工种而有所不同,外国有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犯罪分子想抢劫一个行人时,一般会先观察七秒钟左右的时间,如果通过这几秒钟的观察发现这个人漫不经心、萎靡不振、心不在焉,走路做事有气无力、东倒西歪,那么,这个人就要倒霉了,很容易成为犯罪分子袭击的目标;如果观察发现这个人精力充沛,走路做事干脆利落,抬头挺胸,步伐坚定有力,神情小心警觉,犯罪分子一般是不会选择这样的人作案的。对于开车这个工种来说,观察的重要性是同样是显而易见的。
来看看开车的全过程,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1)先观察周围路面情况,获取和捕捉相关信息,及早准确地发现问题。
(2)对周围路面情况迅速地综合分析判断、识别危险、作出决定。
(3)准确和谐的操作,按所作的决定采取相应措施来控制车辆。
所以,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也可以这样以此来分为三类:
因观察错误而发生的事故,约占59.6%。
因分析判断不正确而发生事故,约占34.8%。
因操作或其他原因而发生事故,约占5.6%。
其中因观察错误而发生事故,约占59.6%,这说明观察清楚真的是非常重要!
观是看的意思,察是仔细看的意思。仔细看清楚路面情况,这是开车最起码的要求。
下雾天视线受阻,看不清楚就只有慢点,实在看不清楚就停下来,但有许多驾驶员不管前面的路面情况有没有危险,还是朝前开。视线受阻,无法观察周到,怎么能知道前面没有危险?所以一定要坚持原则,一定要坚持看清楚了才能向前开。
夜晚发生的许多事故,也有很多是由于驾驶员没有观察清楚而造成的。夜间行车,能看得清的路面情况十分有限,白天能看清一公里外的物体,夜晚在灯光照射下只能看到100到200米的距离,而且还有些模糊不清,所以夜晚不要开快车。有很多在夜晚发生的大事故,都是当时车速太快,又突然发现前面有障碍有危险,这时往往采取措施都没有用了。
夜晚及下雾天所发生的事故,大都跟观察有关。当我们无法观察清楚时,那就应该将车速放慢点。黑夜之中,危机四伏,慢一点,以保平安。
请谨记,危险常在视野外!
2.看清楚了再说
白天正常开车,有两个情况会影响观察,导致观察达不到要求,因而发生事故。
第一个情况是开快车。开快车易造成对路面情况来不及仔细观察。
第二个情况是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疏忽走神,没有去好好及时仔细观察,等情况到了眼前时,已来不及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了。我们开车时就怕分神,而如果我们开车时保持精力集中仔细观察,就很少有危险的情况。
无论是走路,还是开车,还是骑自行车,最起码的要求都是应该及时观察清楚,才能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3.怎样观察
观察时所遇到的路面情况,可以分为三种:
1)视线清楚。这种路面只要及时提前观察,即可安全行车;但就怕注意力不集中、疏忽大意,怕不认真及时观察。
2)视线有限。如雾天、夜晚、黄昏、雨天,轻度疲劳时;路灯照明不良,时明时暗的路段等。遇到视线不良的情况,只要车速慢一点,观察到的范围还是可以满足我们安全行车的。
3)视线受阻。如急转弯,隐避的小叉路口,路上行驶的大车,路两旁的停车,陡坡陡桥等。遇到这种视线受阻、视线盲区的路面情况,只要坚持做到勤鸣喇叭,放慢车速,选择适当行车路线,拉开安全距离,认真观察,随时准备好停车,安全行车也是没问题的。
我跟着实习过的一位师傅出过这样一个事故,他把车停在配件库门前去领配件,领完配件上车后开车就走,结果把一个小孩压死了,原因是小孩在他领配件的功夫爬到了他右侧的脚踏板上,车起步一晃,小孩掉下来了,车后轮也就正好压上了。这就是观察不周惹的祸,如果起步前围着车转一圈,就不会出这种事了。我们在座的在每次离开停车地点起步前是不是做到了周密的观察,可以反思一下。有时起步前还真应该考虑当时停车的环境,周围有没有小孩,必要的时候,车辆四周,包括车底下,都要观察清楚。
转弯前或变换车道前对反光镜的观察,对后方情况的了解也是特别的重要。美国交通法规规定,转弯时不但要看反光镜,还要回过头向后看看。这是因为即使我们已经调整好车辆反光镜,仍还有很大的区域不能从镜子中看到,这称为盲点,侧面的盲点最危险。每辆车的前面及后面也都有盲点区,盲点区的大小与汽车的外形与尺寸有关,,我们可以试着坐在汽车里,观察一下有哪些区域是不能从反光镜里看到的。所以,当我们要转动方向变道或转弯时,要回头观察以确认该方向的盲点区域是否安全。举例来说当我们准备右转时,要迅速看右边反光镜及回头向右边看,同时保证对左前方路面情况观察清楚,这样移动视线前后轮回的看三四次,就可以确认该盲点区有没有车或人,从而保证安全的转弯。另外,在有的时候,前面挡风玻璃两边的左右两个立柱,也会影响我们的视线,形成盲区,这一点也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在观察时要注意保持眼睛移动,避免盯住某一目标超过2秒,如果长时间保持中心视野在一个物体上很危险,一定要保持中心视野的移动。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长时间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路面,也会使人的大脑趋于麻木状态,脑部细胞的感知能力会下降,驾车人的判断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这种情况会对驾车人后来的驾车操作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车祸的发生。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驾车人可以在遇到单调路况时增加侧视的频率。
有效的观察包括:
A、 观察好前方,远近皆看。
B、 快速察看道路的两边,以检查是否有潜在的危险。
C、 快速查看反光镜以知道我们后面的道路情况。
所谓的观察错误主要就是观察不及时,不周到,不坚持全面看清楚。如果不看清楚,没有观察周到,就决不轻易地向前开,事故就会大大减少。
4.千万要看请楚
观察要达到观察的效果,要能满足安全行车的需要,观察时有所欠缺,这是十分十分危险的事,开车时一定坚持将路面情况完全看清楚,这一点对安全行来说,是千真万确的十分的重要。
在任何时候开车都要坚持一条根本原则:观察清楚。
各种路面情况下,包括起步前和靠边停车时都应该坚持一个同样的观察原则:及时、全面、仔细地观察清楚。
这是防御驾驶最起码的要求。
也是安全行车最最重要的要求!!!

安全行车要素之四:安全车速
1.这是最实用的安全行车方法
在驾车时保持合理的车速,有利于我们对路面情况正确地观察、判断、和应对操作,让我们能安全可靠地驾御车辆。
我们有时开车,会觉得有点危险,这是因为当时的车速快了点,已超过了我们的安全行车驾御能力,这时只要把车速放慢一点,就觉得比较安全了。比如在时速60公里觉得不安全,我们就松松加速踏板把车速降到50,就会觉得安全了。如时速50公里,心里还是有点不安全的感觉,我们就开40或20;还觉得没把握,那可以停下来等一等,或下来看一看,缓和一下紧张的神经,再继续向前开。
在开车时适时适地的慢一点,可以给我们带来我们所需要的自信感和安全感! 在各种各样的路面上,觉得不安全或不熟悉的时候就慢一点。开稳了,心里有很安全的感觉才是最正确的。一慢解百忧,无论驾驶经历深浅,无论驾车去远方还是近处,这个方法都很适用,能帮我们渡过众多的危险难关。
大多数的时候,只要我们选择安全车速,就觉得开车是比较好开的。
2.车速慢是最好的安全保障
开车时,还是有许多事要我们认真去做的:认真的观察、认真的识别路面危险情况、认真的提前采取预防措施、认真的留意安全行车空间、认真的遵守交通法规等。所以我们的车就会越开越慢,因为快了你就很难做到这几点,就很难预防事故的发生。也可以这样认为,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开快车就无法做好前面的几项工作,就会有危险时刻伴随。保持真正的安全车速,这才是安全行车的最佳策略。
能否保持安全车速,是防御驾驶的核心原则。
第三讲 防御型驾驶基本知识
防御型驾驶四项原则:
一、知彼知己:“彼”是指不安全因素,和交通事故是因果关系;“己”是指自己。联系起来就是和事故有因果关系的外因和你对自身的掌控。
构成事故的要素:
1、 道路供人们从事交通使用的各种道路和广场。
2、 车辆各式各样的车辆,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多功能车等。
3、 人员道路使用者,包括机动车驾驶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这些人里面有醉酒的、患病的、精神分散的、疲劳驾驶的等等。
不安全的因素就蕴藏在人、车、路之中。包含人的失误、车的缺陷和道路环境的不适应。我们必须充分掌握人、车、路的特点,对容易构成事故的不利因素能够给予准确的预判和掌握,化解风险,保障安全。
二、居安思危:是说处在安全的环境里,要想到危险和困难有可能出现;继而做好应对危险的准备;有了准备,灾祸就不会发生或者被化解。
居安思危是防御型驾驶的战略核心。当你在道路上平平安安的行驶时,不能麻痹大意,要想到危险无处不在,事故随时都会发生。把居安思危应用到防御型驾驶上就是:识别危险——决定对策——执行决定。用这三个步骤化解一个有一个的危险。
三、用眼驾驶:驾驶时,必须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给予充分的认识,这个认识几乎全是依靠视觉器官—眼睛来实现的。用眼驾驶,它的内涵可用“远、全、活”三个字来概括;即看得要远、要全、要活。
看得远:就是在直行时要能观察到10-15秒行驶距离内的道路及周边情况。在市区交通环境,若以30公里的时速行驶,10-15秒的行驶距离是83-125米;在我们的城区红绿灯都离得较近,应该在这个路口通过后马上就能观察到下一个路口红绿灯情况。当在交叉路口转弯或通过弯道时,视线要跨越弯道,看到转弯后要通过路段的情况。倒车时,也不能只看车后的一点距离,也要不时的瞄一下侧后的情况和后面远一点的距离内是否来车。驾驶中,如果不是平视前方而是向下看,只看到自己车的前端或车前的一点路面,不仅不能及早地识别危险,而且还会下列情况:
1、 车速会越来越快;
2、 偏离车道中心线不能发觉;
3、 转向失准;
4、 转弯半径过大;
5、 能见度不好时,车速也不知道降低。
看得全:就是眼观六路,不仅要看到前面,也要看到左右两侧,如果通过隧道、桥洞还要看到上面的高度;同时还要观察到路面情况及交通标志、标线。
1、 向前看:看前方10-15秒行驶距离范围内的情况;预判几秒后到达某一位置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发现交通标志、标线和指挥信号等情况。
2、 向左右看:当到达可能有人或车穿越或进入你所在的车道的地方,应该观察两侧情况,确保没有人或车将要穿越你所在的车道。尤其是在接近或通过交叉路口、人行横道、学校商场门口、公里铁路交叉口、施工场地等。在转弯或变更车道时更要留心左右两侧的情况,不可盲目转弯或变更车道。
3、 向后看:看后面的车辆是否跟的太紧?是否应该给后面的车辆让行?当你变换车道时,后面的条件是否允许?
4、 向上下看:上看各种标志及横在路面上方的桥梁、隧洞的高度,下看路面标记、标线及路面的缺陷。
5、 看全景:前后左右、上下全方位的轮流扫视。
看得活:
1、 保持眼球运动:当向前看时,能看见所有的区域,基本上是180度;视物时停顿时间不能过长,因为你盯着一处的时间过长,其他部位的危险就不会及时发现,所以要扫视全场,及时扑捉各种情况,发现可能潜在的危险。
2、 建立有序的视觉搜索顺序:
A、 扫视前面
B、 查看后视镜
C、 扫视前面
D、 查看道路两侧
E、 扫视前面
F、 扫视仪表
G、 扫视前面
按上面的顺序往复循环,并成为自己观察的习惯。
3、 去伪存真:用眼睛驾驶,要保证看到的景象是事物的真相而不是假象。因为车速对你的观察有着直接的影响,车速越快,你的视角越窄;车停着时你能观察到180度的范围,当车速在30公里时你只能看到90度的夹角,当车速达90公里的时候你的视场只剩约30度的范围,视场之外的东西几乎都看不到了,是否存在危险当然也看不到了。同时由于车速快,你看到的景物基本上是模糊不清的,就像会个车,连对方的车号你都不一定能看清。补救的办法是要增加向两侧看的次数,也可以有目的的放慢车速缓解一下视觉疲劳和紧张的神经;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此时看不到的危险是最大的危险。
四、保持距离
作为防御型驾驶,前方的安全距离是多少?从理论上讲,前方的安全距离必须大于停车距离。就是说当前车紧急制动时,后车不会与其相撞。
停车距离:驾驶员识别危险和决定对策所消耗的时间+反应时间+制动时间。就是说当你发现情况,决定进行制动停车,把脚从加速踏板挪到制动踏板,再踩下去,到制动发生作用,直至使车辆停住的过程。
车速越快,停车距离越长,例如时速80km/h的速度行驶时的制动距离并不是40km/h时的2倍,而是4倍以上。
1、前方的距离:
保持在4s的行驶距离以上;如在时速60km/h以内时,用速度减15,就等于安全距离。如50km/h车速时要保持在35米以上的距离。但这是指正常的天气正常的路面。如车速超过60km/h时,还是要以4s的方式核算安全距离。
特殊情况下的安全距离:
A、 为避免济南及制动时被后车追尾,被推到前车上发生二次碰撞,必须与前车保持一块额外的距离。
B、 在道路较滑的情况下,要有更大的安全距离。
C、 在跟随摩托车前行时,要保持充足的空间,防止摩托车摔倒翻车。
D、 当后车要超车时,应减速,让超车者有足够的空间。
E、 当跟随挡住视线的大型车辆时,需要更得的前方距离,以便及时观察到前方及两侧的情况,不要盲目跟随。
2、两侧的安全距离
保持两侧的安全距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 盲区:不能用你眼角的余光和后视镜看到的区域,就是你的观察盲区。对盲区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应当判断侧面是否有安全空间、是否有车辆和行人,要通过后视镜和车窗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二是不要在他人的盲区内行驶,要改变位置,让其他的驾驶员看到你。
B、 在同一方向有多条车道的路段,尽量不和其他车辆并行或距离很近,防止对方有突然动作使你措手不及。
C、 保持侧面的安全空间,除了避免碰撞以外,还有一个作用是给自己留出脱险路径,一旦前面出现险情或是后车向你冲来,你能向侧面躲避逃生。
D、 当你和路边停放的车辆、骑自行车者或行人共用一条车道时,必须格外小心。路边停放的汽车车门可能会突然打开,会突然下来人,骑自行车者可能会突然摔倒,行人会突然进入你的车前或是跌倒在你的车旁。因此必须放慢车速严加防范。
3、后方的安全距离
许多人认为后方的距离是自己无法控制的,保持后方的安全距离有点不可能。但是,如果后方没有安全距离,当你的前方出现情况突然停车时,你后方的车辆就会对你构成威胁,甚至伤害到你。所以,在行驶中要频繁的从后视镜中了解后面的情况,看看有无紧随的车辆,一旦有车辆紧随,可采取下列防护措施:
A、 如前面有大的安全空间,可加速拉开距离。
B、 如有条件,可变换车道。
C、 降低车速让行。
第四讲 防御型驾驶驾车技巧
一、 交叉路口
交叉路口发生事故的概率比其他地点多得多,据统计全部碰撞事故的40%和死亡事故的25%都发生在交叉路口。因此如何在通过交叉路口的过程中进行防御型驾驶,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无控制的交叉路口 没有交通标志也没有交通信号管制的交叉路口被称为无控制交叉路口。在无控制交叉路口发生事故的概率是非常高的,因为有些驾驶员对这类路口的危险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抱有侥幸心理违章通过,从而极易引发事故的发生。为此,我们在行车中一是要及时发现这类路口,尤其是比较隐蔽的小路口,防止因观察不周没有及时发现此类路口而出现意外情况。二是在靠近这类路口时提前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首先降低车速,自左而右的巡视观察;如果视线不好影响观察,要做好停车的准备,慢慢地接近路口,做到“减速、鸣号、靠右行”,直到观察清除确无问题再行通过。
(二)、用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交叉路口 通过由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交叉路口,必须服从标志、标线的要求,尊重直行或有优先权车辆的路权。通过这类路口,要防止个别驾驶员违章抢行,造成危险。
通过这类路口。我们一是要准确判断左右两侧来车的车距,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让你通过,如果存在通过时间紧张的因素,就要让行,不能抢行;二是该路口视线不良时要缓慢行进,并保持左右扫视,确认安全后再行通过。三是要首先避让左侧来车,因为左侧的车辆对你构成的威胁是最大的;如果右侧有车辆驶来,应当让右侧的来车先行。
(三)、用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 通过这类路口,作为防御型驾驶员最好用“三步法”处理:在距离交叉路口半个街区时即开始“识别危险”,从看到的现象中预测其他车辆的动作;随即“决定对策”,既是正常行驶还是减速、准备停车。如果看到交通信号灯将要变成红灯或者有其他车辆妨碍了自己的通行,就应当及早的停车,避免抢行。
(四)、右转弯的危险 右转弯出现危险的机率比左转弯要多得多,一般说来有五种可能发生的冲突:
1、和行人冲突:当右转弯时,你右侧的行人也是放行状态,很可能快速走到你的车前或者紧贴你的右侧盲区,与你发生冲突。当你准备转弯时,要仔细查看人行横道或附近的行人,做出准确的判断,及时躲避。
2、与后车或在你的右侧通行的其他车辆发生冲突。所以要在转弯前提前做好准备,提前开转向灯,及时观察在你右后方的车辆有无与你争道抢行的征兆,做好防范。
3、和迎面而来的左转弯车辆发生冲突。如果两辆相向行驶的车辆试图在同一时间驶入同一方向,就很可能发生冲突。因而在右转弯时要及时给左转弯的车辆让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第四款规定:相对方向行驶的右转弯机动车让左转弯的车辆先行),如果发生事故,右转弯车辆的过错明显。
4、红灯亮时右转弯的,必须让行人先行后再向前移动车辆,要清晰的看到左右两侧的情况,有足够的转弯条件时再行转弯。
5、转弯时如果划有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道线的,不要占用非机动车道右转弯。如果是“共用道路”,要遵守先行权的原则,让行人或直行的车辆先行。
(五)、公路和铁路交叉路口
公铁交叉路口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路口。它的危险性在于:
1、 火车有先行权,而且没有突然停住避让汽车的可能;
2、 汽车在跨越铁路时如果操作不当,有熄火的可能,如果不能及时驶出道口,则非常危险。
通过铁路道口必须遵守如下程序:
1、 在到达铁路道口前,要先察看道路前方及两侧的情况;
2、 关闭音响,以免不能及时听到火车的声音;
3、 如果是无人控制的铁路道口,应提前降低车速,左右观察;如在夜间应用远光灯照射路口,以便及时看清正在通行的火车;如果此时无火车通过应关闭远光灯,以便及时发现火车射来的灯光;切忌盲目通过这类道口,必须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如果是多辆车同时通过此类铁路道口,后车必须待前车通过后再行通过,不要紧跟相随。
4、 通过有人管理的铁路道口,必须服从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道口管理人员的指挥。
二、 城区驾驶
城市交通的拥挤和复杂,使得驾驶员在每公里要应对上百个甚至更多的交通场景,如何在纷乱的交通环境中保障行车安全,就是对我们每名驾驶员的严峻考验。
(一)、跟车与被跟车
在任何交通环境中,保持距离是最好的防御手段,但在市区里由于交通流量大,你不可能像在野外公路上一样与前车留出4s的安全距离,那样会有很多车都企图插到你的前面,给你造成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使你疲于应付。所以在城区行驶时受到行驶速度的限制,你与前车的距离最好保持在2s左右;这个距离的计算应该是当你观察到前车的后保险杠通过某个参照物时,你开始默数“一千零一、一千零二”,当你的车辆到达那个参照物时,你如果数完了这两个数字,则距离合适,如果还未数完,就说明你跟车过近。
但在特殊情况下跟车距离还应放大到3s甚至更多:
1、 前车是新手,这类人往往举棋不定,说不准会弄出什么洋相来;
2、 后车离你太近,他跟得太近你紧急制动时会有被追尾的危险,必要时你要向前逃离,这也需要一段空间;
3、 你的前车正在“尾随”行驶;他受前车的制约随时都会突然停车,给你造成危险;
4、 天气恶劣或道路湿滑时;
5、 正跟随在大型车辆的后面,视线受阻时;
6、 正在爬坡时。
被跟车时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加大你与前车的距离,一旦发现后车跟随太近,可稍微加点速,拉开与后车的距离;
2、 稍微向右移动,让尾随你的驾驶员看到你前面的情况;
3、 转弯、变换车道时提前开启转向灯;
4、 轻踩一下制动踏板,让你的刹车灯亮,警告后面的驾驶员你可能停车或减速;
5、 用手势通知后面的驾驶员,让其超过。
(二)、会车
在双向行驶的街道,只要遵守“各行其道”的原则,一般是不会发生危险的。但是作为防御型驾驶员,必须“居安思危”,提前意识到对面的来车会不按规矩行事,会侵占你的行驶路线。对此要利用好“三步法”:
第一步 及时识别哪些条件会使你对面的来车跨过中心线;
第二步 立刻决定避免被碰撞的方法;
第三步 立即执行自己的决定。
其中对方跨过中线的原因主要有:
1、 驾驶员意识不清。疲劳、酒后、瞌睡、伤病等引起。
2、 能见度低。看不清中线或对面来车。
3、 行驶区域内出现障碍。如水坑、石头、雪堆、玻璃碴子等。
4、 受其他人突然行动的影响。如突然有人或动物横穿,有车辆挤占他的行驶路线等。
5、 车辆故障。爆胎或其他原因导致车辆失控。
(三)、保护他人
城区驾驶,保护行人和骑自行车、电动车者是我们最为紧要的责任。机动车在交通行为中是强势的一方,强势的一方必须保护弱势的一方,如果与弱势的一方发生纠纷或事故,要承担主要责任。
1、 行人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交通事故中死亡的行人中,老人和儿童占总数的64%。因为儿童活泼好动,还不完全知道街道公路上潜在的危险,玩起来就会忘记了危险的存在,跑横道、捡球和玩具、打闹等都会使他们忘记危险;而老人行动缓慢,有可能还失聪,一旦车到跟前往往会举止失措,他自己都很难弄清是该往前走还是往后退,让驾驶员也难以判断。对老人和儿童要格外小心,必须提前减速,把脚放到制动踏板上,随时准备停车避让。
在任何情况下,你都要想到行人是不会主动避让机动车的,自己必须首先避让行人。
几点注意事项:
A、 通过人行横道和交叉路口,必须提前减速,随时停车让行人先行;
B、 通过狭窄的弯道或转弯时,要充分注意行人动态,尤其是车辆两侧的行人;
C、 通过小街小巷时,视线不好,行人、尤其是儿童随时都会突然从店面或小胡同里跑出来,要放慢车速,勤按喇叭,防止突发情况的出现。
D、 通过学校、幼儿园门前时,要格外小心,防止儿童打闹、乱跑、横穿街道。
2、 非机动车
自行车、电动车和各种三轮车的危险性对于我们来讲比行人还大;因为他们活动灵便,速度较快,又容易摔倒,特别是和机动车接近时,心里一紧张都有摔倒的可能,因此构成的威胁特别大。为了避免和这类车发生冲突,请做到以下几点:
A、 绝不要在狭窄拥挤的交通环境里强行超越这类车辆。
B、 当你的前方出现这类车时要提前鸣喇叭,待其让路后再行超越。
C、 当你靠边停车时一定要先观察好你的右侧是否有非机动车正在行进,若有要先让其通过后再靠边停车;不要试图硬性靠边迫使其变道行驶,这样十分危险。
D、 通过路口、胡同口和机关、学校、办公场所等门前时,要谨防非机动车突然驶出。
E、 夜间如和非机动车会车,应用近光灯,防止因远光灯眩目使得非机动车驾驶人辨不清位置发生冲突。
F、 在停车靠站时要尽量靠近路边,不要留有足以让非机动车通过的空隙,以防其在通过时撞到上下车的乘客或与你的车辆发生刮碰。
G、 在湿滑的路面行驶时,要远离非机动车,防止自己或他的车辆因侧滑或摔倒造成事故。
(三)、和其他车辆公用道路时的驾驶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机动车之间发生碰撞,和你公用道路的诸多车辆中潜藏着很多不安全因素。作为防御型驾驶员,要善于应用防御战略,识别和化解不安全因素。
1、 大型货车
大型货车的特点是载重量大,速度较快,驾驶人容易疲劳驾驶,容易超速超载,且制动能力不好,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为他人停车或减速让路,由于超载或套牌现象较多,行驶中争道抢行、闯红灯的现象较多,给我们的运行安全带来诸多安全隐患。因此,在运行中和大货车相遇,应采取以下措施:
A、 在超越大货车或在其前面行驶时,尽量不要轻易突然减速或停车,防止大货车追尾。
B、 大货车由于车身较长,转弯半径较大,在转弯时要避让大货车,不要离它太近,防止刮碰。
C、 大货车驾驶员的视线盲区很大,同样的情况下不容易发现别的车辆,在你企图超越大货车时必须提前鸣号,待其让路后再行超越,超越时要有把握,防止其前方突遇障碍突然向左侧靠近,同时要观察清楚,确认对面没有来车时才能超越;不过最好的办法还是尽量不要超越大货车。
D、 过交叉路口时要特别注意大货车的迹象,不要以为你是绿灯就可以与大货车抢行,大货车闯红灯、不让行的情形随时都会发生。
E、 夜间同大货车会车一点要保持足够的横向距离,并提前关闭远光灯,靠右侧减速避让,做到有理也让人。
2、 摩托车
摩托车的特点是轻便灵活、加速性能好,操作方便,同时危险性也特别大。据统计,近年来摩托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21%,作为防御型驾驶员必须对摩托车的危险性给予充分的重视。为此,必须掌握摩托车的特点,做好防御,重点记住以下几方面,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A、 摩托车体积小、动作快,不容易被发现,因而无论是在你行驶方向的前后左右,只要发现它的身影,就要严密注视,防止其突然接近或闯入你的车前,使你措手不及。
B、 摩托车驾驶人多为年轻人,他们性格急躁、好胜心强、表现欲强,并喜欢驾车和人开玩笑,动作多带有偶然性。
C、 在交叉路口,摩托车经常不遵守规定违章通行或者是抢行,在交叉路口对其应严加防范。首先是对抢行的摩托车减速或停车让行,不要试图在他前面抢过去。
D、 如果摩托车尾随或者与你并行,你最好减速让它过去,不要让他总在你的车身附近晃悠,造成你的潜在危险。
E、 雨雪天气道路湿滑,摩托车极易滑倒,一定要同期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防止其摔倒在你的车前或与你的车身部位刮擦。
F、 在你靠站停车时,如果你的车身附近有摩托车行驶,一定要让其驶离后再行靠站,以防你靠边时挡住其行驶路线。
G、 在行驶中变道或转弯时,一定要观察是否有摩托车在同你接近,如有要加倍注意。
三、 不利气候下的驾驶
不利的天气会使能见度、牵引力、附着力降低,从而影响驾驶员对车辆的有效控制。因此在不利的天气状况下掌握好应对之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能见度降低时
能见度降低时,不仅你看不清或看不到他人,同时他人也看不到你,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碰撞的可能性会急剧增加,对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1、雨雪天气时,挡风玻璃上会挂一层雾气或冰霜,这将严重影响你的视线。为此你应该提前打开两侧的车窗,保持车内通风,避免水气凝结。如果车内装有除霜器或空调,应及时打开除霜,待视线良好后再行出车;不能为了赶时间赶路程而带着冰霜出车。
2、夜晚驾驶时,驾驶员的观察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对远处的景物看不到,对近处的景物看不清;因为只有灯光照射区域视觉明显,因而驾驶员会受此影响不自觉的加速,因此跑夜车的驾驶员要特别掌握好灯光的使用和控制。
A、当你在公路上正常行驶时,前面800米内没有来车,可用远光灯照明;
B、当接近弯道、路口或障碍物时,要多次变换远近光灯,使其发生警示作用;
C、再看见迎面来车灯光的瞬间、在看见前车尾灯灯光的瞬间、看见刚超过你的车辆的尾灯灯光的瞬间,迅速将远光灯改为近光灯。以防止瞬间的眩目使你看不清车前的障碍。
D、在市区驾驶,因路灯明亮,且交通流量大,各建筑物的霓虹灯、招牌灯会使你的视线变得较好,这时要用近光灯,用远光灯不但起不到应有的照明效果,还会引起其他车辆的反感,甚至用他的远光灯向你闪晃,令你眩目。
E、在下雪、暴雨、大雾等天气,使用远光灯会有许多光球反射进入驾驶员的眼中,使驾驶员看不清前面的景物。这是远光灯的强光照射在细小水珠上发生反射的结果。所以,在这样的天气,尽量不使用远光灯。
F、利用光的直射性判断路况:通过观察灯光照射到路面上的变化,灯光照射的距离突然由远及近,说明车辆开始上坡或是驶进弯道;灯光突然的由近变远,可能面临下坡或是有大坑;若灯光照射的路面出现黑影可能有坑洼或积水。
G、雾天不能用远光灯,远光灯会因反射的原理是你的观察能力进一步降低;雪天要将得车速,因为飞扬的雪花会影响你的视线,覆盖交通标记和障碍物,增加你的风险。在雪中驾驶,无论白天夜晚,都要打开近光灯驾驶。
(二)、附着力降低时
汽车的附着力是指抵抗轮胎在道路上产生滑动的力,它是地面给车轮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附着力越大就越能保证驱动时的驱动力和制动时之地面制动力。
发动机输出的扭矩经传动系统传到驱动轮上,使车轮对道路产生一个圆周力,路面则对驱动轮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就是使汽车前进的驱动力。驱动力受附着力的限制,他只能小于或等于附着力,因为大于附着力车轮就要滑转。
引起附着力降低的主要是雨、雪、冰或沙粒。
1、有水的道路
如果雨下得很大,轮胎可能趋向于浮到积水的顶面,就会产生浮滑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车辆的方向与制动都会失控。车速越快,浮滑越严重;轮胎缺气或是磨损严重,都会加剧浮滑的程度。为避免浮滑现象,必须保持低速行驶,轮胎应充气充足,并有良好的胎面。
2、深水
A、应通过观察其他车辆或路边的物体判断水的深度,如果水深超过保险杠,就不要涉水通过。
B、在较深的水中要缓慢行进,慢到车辆前面集聚的水有时间分流。通过时尽量保证在路中央行驶,避开较低或松软的路肩。
C、离开水后,轻轻踏制动踏板一段距离,利用摩擦发热使制动器尽快干燥,恢复功用。
3、打滑
附着力降低,其直接后果就是打滑现象的出现。
A、动力过度打滑当突然急加速时,驱动轮将空转,如不及时修正,汽车的后轮可能就会侧滑。此时应立即放松加速踏板,向车辆侧滑的方向转向,然后柔和的加速以获得足够的附着力。在冰雪路面上行驶,必须柔和的加速。
B、制动过度打滑如果车辆没有装备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当猛踩制动踏板时,一个或所有的车轮将停止转动,且车辆向侧面滑动。既制动过度打滑。此时应立即放松制动踏板,并向侧滑的方向转向,然后在柔和的制动。在冰雪道路上极易出现制动打滑,甚至导致车辆原地掉头或侧翻,非常危险。因此,当牵引力过低时,使用制动应尽早、平滑、柔和。
C、弯道上的侧滑当行经弯道,遇到冰雪覆盖的路面或弯度过大时,就可能发生侧滑;右转弯时,后轮滑向左侧;左转弯时后轮滑向右侧。当侧滑发生时,不要制动,应放松加速踏板,向侧滑的方向转动方向盘。
最好的办法是在进入弯道前降低车速,柔和的转向通过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