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始祖蚩尤  >  人文地理

绥宁•巫水河中段流域青衣苗的特点

 

绥宁•巫水河中段流域青衣苗的特点

 

青衣苗又称为青苗。历史上有按苗族支系的服饰色彩来人为划分“红苗”、“花苗”、“青苗”、“白苗”等主要称谓,又有按服装的款式、居住地、汉化程度等来人为地划分。在历史上,苗族同胞并不认可这些带有歧视性的划分,他们认可的是天下苗人是一家。此文依然沿用青衣苗这一称谓,是便于对这一苗族支系特点进行叙述。

巫水流域中上游(城步兰蓉至绥宁长铺子),如果以三段划分,上段兰蓉至沉江渡,该段比邻广西资源、贝子河,青衣苗族与瑶、壮民族相互同化,其生活、习俗、语言等方面就烙印下了瑶壮民族痕迹。下段从溶岩川石至竹舟江河口一带,由于绥宁县城由在市搬迁至巫水河畔的长铺子,使得青衣苗与汉民族融合,在生活习俗文化诸方面出现了苗汉相通的格局,中段由城步沉江渡至绥宁长铺子。该段由于所处青衣苗民集居的核心地带,因而远古苗族的劳动生活、文化习俗、语言服饰得到了较完整的保留,该段是巫水河流域青衣苗族系居住最为集中,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带。由城步兰蓉、白毛坪为源头的巫水河,至绥宁县河口,江口塘北上的巫水河支流蓝溪水至武阳长冲,长铺子往东经平溪、杉木坳、会龙桥至斜头山、烂溪园。关峡至城步杉坊、蒋坊,十里树至新开田。这样就形成了以巫水河中上游流域的大长梯形青衣苗居住地。其域内所保留的远古苗族特点具有明显的统一性,独特性和排他性。

1、微信图片_20181016163711.jpg

巫水中游花园阁风光(杨焕礼/供图)


一、图腾崇拜特点

在文史中有学者就青衣苗图腾崇拜所作的著述中提到有脉系之分。不同的村落村寨都有各自的崇拜对象,因系而异,因族有别,其实并非完全如此。青衣苗的原始神崇拜图腾符号是凤和龙。鸟图腾是苗族最古老的崇拜图腾,如今苗族女子带凤冠,穿凤服,古建筑物上绘画、雕刻中就有各种鸟雀。出生时用鸡给神祗报喜,死后棺罩上扎一只鸟,为死者引路。如在苗古建筑中的雕刻图腾就是龙,春节期间长达半月之久的民俗抬龙灯活动就足以说明龙神在青衣苗民心中的地位。干旱时的乞龙求雨、天涝时烧龙止洪。如书香门弟、商贾人家及普通百姓宅院正堂壁上都有刻龙习俗等等。除此之外图腾的分支则是工种的不同,家规族训的不同和支系中某位先祖地位、功绩,影响的特例而产生的另类图腾崇拜。如:有三代以上的传承木匠师傅的家庭,其支系家庭的图腾为鲁班像,左手握凿子,左手挥斧头。如:其家族祖上留有祖训,要求子孙勤恳务农不求仕达,但就安身立命,其家族图腾是带角的牛头。如果其一村落以狩猎为业,那他们图腾是梅山娘娘,图腾符号为双手着地倒立的女子小部落的单个图腾符号。随着青衣苗人口的增加,地域面积的扩大,与外界接触日益增多,受多民族的影响,特别是清代中后期受汉文化的影响,图腾崇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固有的龙神崇拜外,开始出现了家仙,上供天地君亲师。

二、宅建风格特点:

提到苗族建筑,人们往往与吊脚楼相联系,而巫水河流域上游的青衣苗因地势较为平坦,很少出现大规模的建吊脚楼。厢房的栏杆、悬柱地方上称为吊栏、吊瓜。青衣苗以姓氏群居的,因此居住地的选择需具备多个条件。有水,除了供人畜饮用外,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和防火。有平地,能整平较宽面积的平坦地方,因为寨落中要保证有宽大的大禾堂坪,每栋房宅前要有小禾堂坪,并保证本族人丁发达后不至于经常外迁。要有后龙山,后山不能开挖大道,有伤龙脉神气,后山要高大平整,同时要林深树茂,体现龙气,防止山洪灾害。有通达的出入主干道,称之为大路,出入口喜种枫树,如果有河渡则更妙。因枫树的枫与风同音,而河即水,谓之风水上乘。寨子村落地基选择条件的严格,就决定了房舍建筑不宜巍峨高大,只注重横向排列和纵向布局。

居房的建筑主要是杉松材料。结构有一正两横式,一正单横式,两正两横式,多正两横式。主要视人丁系枝情况而定。正屋四排三间,两层住人。以五柱五瓜,五柱七瓜、五柱九瓜为主,有时也可三柱五瓜,七柱九瓜。横房要矮于和小于正屋,有三柱三瓜、三柱两瓜、两柱两瓜。房屋宽高都必须取六、八吉利数,如一层高八尺八寸,八尺六寸,九尺八寸,九尺六寸,二层高七尺六寸,七尺八寸。正屋进身二丈八尺八寸,二丈八尺六寸,二丈六尺八寸,开间一丈零八,一丈零六,一丈二尺八寸六,一丈二尺六寸八等等。横房服从正屋,所以正为屋,横为楼,俗称正屋和仓楼。正屋和横房进行合理配置,大方精巧,尺度科学,居住舒适。柱梁、枋之间的衔接一律用木榫木钉相扣,整座房屋不用一颗铁钉,正屋正堂顶部的梁木拿红布或红稠,包神符用金属钱币钉牢,再用雄鸡血绘图于梁木上,一般是龙、凤、麒麟等吉祥物图。正屋面向窗门枋上或两侧板壁上雕刻彩绘,星月山水、飞禽走兽、故事人物等等。

前座房屋的枋梁柱不能正对准后一座的正屋的堂屋正中心,叫神箭射心,谓之不吉,因此村落建筑纵向序列中有偏向分寸之说。

族系寨落的最前方要修建宗门,也就是家族大门,宽一丈八尺八寸八分,或一丈六尺六寸六分,或一丈八尺六寸八分,或一六尺八寸六分等。门柱上带雕刻人物画,有三国人物关羽、张飞、赵云,有贞观名将秦琼、尉迟恭,有南宋抗金英雄岳飞、杨再兴等等,用桐油烤漆打底,绘以颜色,人物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大族系群居所修建的宗祠最为讲究,正厅两排的正柱在离地五尺处讲究八,壁如二尺八寸八,二尺六寸八,二尺五寸八等,大厅进身三丈八,三丈六尺八分八,开间一丈六尺八寸八,一丈四尺八分八等,宗祠右边为伙房,祭祖或处理族内大事时,族中长者贤达议事聚餐之用。右边为耳房放置本族族谱类相关文书、名册或族中圣物类物品,有的排放祖上先贤名士的牌位。宗祠地选择在寨落的偏左方,左为大、为长、为尊、为龙,右为小、为幼、为卑、为虎。

从总体建筑情况看,纵向为前低后高,次第向后推进。横向前窄后宽,成扇形状展开,形成了高低有序,宽窄有法,错落有致的整体建筑特点。

三、服饰特点:

民族服饰就是民族符号。苗族支系的分支产生了各分支服饰的特点,巫水河上游流域的青衣苗的服饰以青黑为底色。成年男上装为直竖开扣,袖短而宽大,这是便于耕作的缘故,下装裤头宽松,折叠而扎,裤脚直桶状,便于卷起,小便时提裤脚就可。成人女装为对襟装,袖长纤窄,右前片短小,左前片呈扇形向右横跨,扎扣处位于右袖下方,所以女装胸前为整体竖织布。下装裤脚直桶而娇小。女装在袖口领口,裤缝及裤脚口常缝制饰条花色,因此较男装复杂靓丽得多。成人女装分为青年装和老年装,青年装颜色品种多,色彩斑斓,老年装以青黑蓝绿为主。成年女子有裙装,为五彩绣花百褶裙,一般是作嫁衣穿。

苗包头是青衣苗成人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男包头用宽约五寸、长约一丈五的青蓝色或纯黑色的布条缠绕头部,成海碗状。也有用五色布条缠头兼做腰带,青衣苗有山歌:“天上起了五色云,妹妹穿起五色裙,郎也捆起五色带,五色丝带配罗裙”。女包头的用料质地更为好些,多为精细的纱布或丝织品,缠绕头部成围扎状,称纺丝包头,较男包头精致高雅。女子在平时,头上和身上配戴少量的银饰品。

一般六岁之前无性别之分,儿童装不分男女,款式多样,除下装为两边开裆外,其他就比较复杂了,各类花饰层出不穷,特别是头饰,用银器做成大量的人物头像,花草鸟兽等饰品缝装在帽子上,吊扣修长,做工精巧。

就成年服饰而言也有讲究,十五岁便开始着成年装,未嫁女要压梳扎发,已嫁女扎包头。人满六十周岁为花甲岁龄,称老人家,或虽未满六十岁,但已有孙子辈了也可称老人家了,这类年龄和辈份的人在服饰上就有所变化了,其服饰纯色单一,不镶饰品,可留长胡须,可持长柄烟枪,可拄上了漆拐杖,有资格接受年少者的鞠躬礼。

2、微信图片_20181016163757_副本.jpg

皇清(乾隆十六年——1751)职贡图(杨焕礼/供图)


四、语言语系特点:

巫水河流域的中上游青衣苗交流用语一般称为“平话”,读“别窝”,也有叫“麻拿话”,读“么累窝”。这种语言从广西龙胜靠北的江底开始,横跨城步巫水河沿河而下到绥宁长铺子都使用。这种平话各村各寨在用语上,从目前情况看只保留其原始的基本语系,其他,如读音、语气、语言修辞等方面有较大差异,这主要是地域的原因。凡周边靠近有其他民族的地方,因通婚、商贸、劳动习俗的相互整合而相互同化,所以语言的交流就出现读音、语气、用读习惯的变化。而只有在巫水河的中段,城步沉江渡到绥宁长铺子依然保留了青衣苗远古平话语。并作为同族交流的唯一语言。

有学者认为“平话”是汉语的变种,也有人认为“平话”是多民族语言的融合,这些都只是从个别语言,用语及“平话”修辞的研究上得出的结论。其实,“平话”是独有的青衣苗语言,与任何兄弟民族语系都没有直接的关联。

如:乙(吃),乙瓜班麻(吃过饭没有),宰瓜休啰鞋麻(吃过饭了没有)。这里的“乙”和“宰”都是吃的意思,但在用语方式上又有不同,“乙”是平常用语,而“宰”则是在同辈中相互玩笑时用。又如:宰瓜休啰鞋麻句中的“鞋”是指食物,而在有些用语上是指亏,如:鞋瓜蹦(亏了本)。在这里的“蹦”又指拥抱、捧带,如:蹦火在(抱下儿子)。又如看(肯),洲麻看(就不肯),这里的看又可指洞穴、坑沟。如:累四看(老鼠洞),树看(水沟)。嗄(哥),呆(弟),剥叉(白菜),姑(锅)侯(火)等等。

“平话”的使用在青衣苗族系中又有地域语音语气的差别。如:浩(好),嘿(好),绥宁田心以下读浩,江口塘以上全部读嘿。细(死),花园阁一带读“是”,关下岩脚田和城步羊石都读细。斗咩是瓜嗯(短命死了你),斗咩细瓜嗯(短命死了你)。再如:寿(手),沾(争),哑是(睡觉),班(饭),就(酒),买(米)等等这些语言与其他任何兄弟民族语言都不相干,这就足以说明巫水河流域的上游土著青衣苗语言的独有的、具有排他性的特点。

五、婚俗特点:

青衣苗婚嫁习俗礼仪非常复杂,特别是巫水河流域上游城步绥宁段。青衣苗自古以来崇尚恋爱自由,一般情况下,族中长辈包括父母都不干涉年轻人的恋爱自由。青衣苗古来以农耕生产,养生狩猎为主体,生产资料多在本族域内进行交换。于是每十村或八寨,择其较核心地带设有集市,逢十或逢五进行商贸活动,叫赶场。还有就是节假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还有特殊日子,如土王日(土地爷的巡查日)、破日(崩土塌方日)等不利于生产活动的这类休闲节假日,未婚青年男女约会聊天,相约沟通了解提供了便利。如感情发展顺利,可互赠信物,并告知双方父母从而确定恋爱关系。有些是通过走亲访友,经人介绍推荐相互认识,经过一段时间了解而确立恋爱关系的,还有就是我们今天已经废除了的姑表兄妹,舅表兄妹的恋爱关系。还有一种双向嫁娶的,就是我女嫁你子,我子娶你女的通婚方式,俗称扁担亲。无论是哪种形式都遵从自由自愿、不压不打、不欺不挤的恋爱原则。

恋爱可以自由,但婚姻却不能自主。父母不反对自由恋爱,但恋爱了需得经双方家庭同意方可确定婚恋的社会关系。其间双方长者可对另一方进行考查,考查通过后,男方父母将请媒人(男女该可)拿酒肉到女方家上门提亲。一般情况一两次提亲是不成功的。这样就使得媒人的功能最大化了。媒人经常往返两家套近乎,汇总双方的意见,协调双方分歧,继而商定嫁娶事宜。

双方长辈同意了亲事后,男女青年交往便可公开。至于结婚还得拿“八字”,择黄道吉日,男方请媒人提酒水食物等礼品上女方家要求“八子贴”。“八子贴”注明女方的出生年月日时刻,拿到“八字贴”后,请算命先生或风水术士与男方的生辰推合,看是否八字相善,如有相克相冲,则另选吉日请巫术师作法合命。相换八字后,无论何时完婚办酒,双方都不可中途变卦,另娶另嫁,否则视为大不道。双方命相相合,男方请家族中德高望重,且精通习俗礼法的先生修备“鸾书”,“鸾书”叠成外方内圆形,写明双方的生辰八字,择取完婚的日期,时辰给女方,于是双方亲友聚餐,这门亲事就算完完全全定下了。

选定日子,媒人带礼物到女方,把女子连同陪送女眷接到男方家小住两日,叫“过门”。两天后女方父母又派人将女儿及陪陪同女眷和未婚女婿一并接回小住两日,叫“回门”。从此双方家庭就可以以姻亲关系常相往来了。

男方请术士推演双方八字,通过卜卦择定结婚日期,须提前半年以上通知女方,于是女方便开始忙着置办嫁妆。

结婚头天,男方请媒人带领迎新队伍到女方接亲。当晚男方须在晚餐数小时后另设酒席,以舅父叔父为主持的训话宴,族中长者、姑父、表叔等长辈等均可参加。人数不限,如桌席不够,可加座合拢,叫合拢宴。女方也在当晚同时设以舅妈、婶娘为主持的哭嫁果品席,族中女姓长辈、平辈好姐妹都可参加,叙离别、道衷情叫哭嫁酒。

姑娘吃了离娘酒、上轿饭,拜别父母及家族亲朋后,便随接亲队伍向夫家进发,按时辰进房,按时辰拜堂成婚。

第二天清早,新婚姑娘就着主妇装,为留宿家中的亲友烧洗脸水,并在早餐席上(俗称复席)敬长辈酒,长辈要当面发喜钱。完婚三天后,新娘在男女双方同辈中的陪同下,举行隆重的挑水仪式,新娘挑了水,就证明了她认可了男方,成为男方家庭中正式成员。挑水仪式后,新婚夫妇回女方家省亲,并拜会女方族中长辈。

从恋爱到结婚的时间长短取决于命相、八字和年份,不能人为决定。因此青衣苗族系的婚姻有着恋爱可自由,结婚不自主,鸾卜为先,命理相合的巫卜神授特点。

3、微信图片_20181016163827_副本.jpg

皇清(乾隆十六年——1751)职贡图(杨焕礼/供图)


六、饮食及制作特点:

谷、麦、豆、及薯类作物为主粮,土制烧酒为主饮,辣酸菜肴为主味。婚丧嫁娶,节庆寿筵都以辣酸为主味。期间大酒宴的菜肴安排很有讲究。必须要有米粉肉、酸姜鱼、糯米豆包心糍粑。

米粉肉的做法、器具:杉木圆桶,竹制蒸笼、铸铁大锅、塞垫布盖、杂木顶盖、烧火用材。食材:肉类、石磨米粉、干椒、姜、蒜、盐、米酒。先将猪肉切成一寸半见宽的长条,置于水中,煮沸一分钟去水即可。然后横切成三角形肉块,每块有一市两以上的重量,稀拌米粉、盐、干椒、粉、姜、白酒等全部佐料,放于竹笼内,每笼猪肉重五到六斤,竹笼有序放置大木桶内,再将木桶移于铸铁大锅中,烧火蒸煮,顶盖要用塞垫布,使其少量漏气。铁锅四周渗出浓油后,米粉肉便熟透了。

酸姜鱼的做法:食材:鲜鱼(大小皆可)、生姜、老坛酸水、红椒、盐等。先将生姜捣碎成浆糊状放入老坛酸水中,鱼去内脏洗净(或切成块、或整条、视鱼大小而定),然后将鱼放置酸姜水中泡浸二十分钟左右,再油煎或油炸成形,最后用铁锅或蒸或煮,熟透即可。

豆包心糍粑的做法,器具:木蒸桶、铁锅、粽叶或笆叶。食材:石磨糯米粉、红豆鲜、红糖、盐、胡椒粉、佐料。红豆煮热捣碎,糯米粉发酵后,做成手掌大小的方块形。鲜肉红豆等全部佐料与捣碎的热熟红豆拌匀成末,再用块状的糯米卷成拳头大小的糍粑卷红豆末,最后移入木桶中蒸熟即可。

巫水河上游中段青衣苗的菜肴食用还有时令规矩。端午节吃刺筒鸭,也就是刚长出翅膀毛筒的仔鸭,叫首摊刺筒。元宵节吃猪腿牛脚,烧门前纸,叫烧了门前纸,各人寻路子。除夕夜吃猪头贴板肉等等。其做法大都用木桶蒸器、铁锅柴火蒸煮。所谓铁锅为器木桶为具的烹饪特点。

6、微信图片_20181016164046.jpg

作者与靖州苗族女同胞合影(杨焕礼/摄)


上世界大兴水利建设的六、七十年代,沉江度至溶岩段先后在巫水河中修建了溶岩,江口塘、沉江渡等多座水电站,倚山临水的许多古苗寨迁移别处,许多古建筑、古寨院、古遗物或拆或毁或失。特别是现代交通的发展也使原来群居的寨落分散到了沿公路两边。

随着苗族人口的大量流动,受商贸、婚姻、文化、教育、劳务输出的影响,各民族相互同化的程度更为深厚,许多的青衣苗文化习俗经典将面临失传。

大园、插柳古苗寨的正月接龙唱语,石江坪柳塘的竹篾工艺,沙洲羊石田的丧葬巫术等等,都是青衣苗所独有的文化经典。

巫水河流域城步沉江渡至绥宁长铺子段的青衣苗诸多文化习俗、生活劳动的独特性、排他性,值得认真挖掘传承。特别是道德礼制方面既与其他兄弟民族的特点有的相同又有自己独立的一面。如母大则舅严,父尊则叔贵。拜年时外甥为尊,出阁嫂为范等等礼数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