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始祖蚩尤  >  民风民俗

革家风俗

 

革家风俗

 

革家,是贵州省黄平、施秉、凯里等县市的土著民族之—,也是我国待识别民族之一。据考,革家先民是古僚族支系。现居住这些地区的革家,完整地保留了古僚族的“椎髻斑衣”、“穿中而贯其首”,有“鼓角一双”等特征。据《贵州通志》载:革家是镇远府的“附廊土著民族,黄平蛮僚”。 据查,光绪四年(1879年),革家人高贵富、罗廷相、罗文海等20人“勒石定章”立碑于龙场泡木寨,刻有“新寨、干岩、杨家山、老鸦山、华界、洛棉、流水、鱼洞、高帮坡、老鹰岩、一碗井、干田、小泡木、杉木坳、马坪、看牛坪、下院、江禾”18寨和头人姓名。在革家流传的《迁徒词》中,叙述的迁徒地址多在黄平、施秉、凯里等黔东地区。明代著名学者王守仁于黄平飞云崖撰《月潭寺公馆记》一文中说:“兴隆(黄平)偏桥(施秉)之间,各数千里,行者至是,皆备困饥卒,宜有休息之所,而崖麓故有寺,附岩之戍卒,官吏,革与苗夷(苗家)之种连属而居者,岁时令节,皆于是焉”。《镇远府志》(乾隆志)也曰:“兜(革家),镇远、施秉、黄平皆有之。好居高坡,不篱不垣,男子衣类土人,好短衣,偏髻,绣五彩于胸袖间,背负海巴,蚕茧累累如贯珠。人多嗜酒,四时佩刀**入山逐鹿,罗雀,其药箭伤人,见血之死,然无敢为盗。”现革家分布在黔东地区约4万人左右。

保持射日部落特征的民族

当地有谚语道:“平坝汉(族),半坂苗(族),山岭山坡革家住”。也就是说是:汉族人居住在平坝地方,苗族居住在山坡的半坂上,而革家是居住在山岭上。这种居住格局决定了革家是一个生命力比较强的民族。由于居住在山岭山粱上,所以在网雀打猎等方面积累了很高的技术。因而才有可能“入山逐鹿、罗雀”习俗。由于革家世居深山野岭,长期处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之下,使这个民族至今仍原汁原味地保持和传承着千百年来既迷人又粗犷,既奇异又豪放,既瑰丽又古朴的风情和习俗。在很多革家村寨的堂屋里,现今还是射日弓箭,户户火坑旁立植的老人“长寿竹”,大门脚踏处横架的“子孙桥”,女人头顶“太阳帽”和射日弓箭。男人出门“三件宝”(芦笙、弓箭、刀),你会更觉神秘、莫测:部落中,世代沿袭不衰的阴阳两系组织,严厉的家庭规约,仿佛置身于史书上蛮时期。有专家研究认为,革家可能就是夏朝后羿的后代。从革家传说故事中,可以看出,大多是反映上古时代的,革家人对自然界的事物作了种种臆想的诠释,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如天地日月的形成,传说在远古时没有天和地,更没有人来造天、地、日、月,分不出白天黑夜。那时太阳有七个.月亮有七个,人不能出门,大地晒得象火炉,没有花草和树木,没有庄稼,更没有河流,出门戴锅罩,没有办法干活,人们饿得走不动。查义查亚(神仙)看了大家苦,他心里明亮,就来救人们。他做了七支金箭,又制了七把银弓,站住山岗上,张了六把弓,射了六支箭,杀了六个太阳,射了六个月亮,只剩一个太阳,只留一个月亮。季节回来了,四季分明了,人们出门得种地,晚上回家得觉睡。从此人们人口得繁衍,生活得安康。故事还说查义查亚留下一把弓和一支箭,用来射老虎,用来射老鹰。这故事就是在一首名叫《摆解轰》的古歌叙述的。

革家女盛装较为独特,少女头戴红缨帽,妇女则戴花冠帕。两者均着蜡染刺绣花衣,罩以贯首铠,下着百褶短裙,腰系围裙片。围裙片带丝带流苏,颈配以玲珑银饰,脚小腿裹以红色刺绣绑腿。革家红缨帽为姑娘显著特征。顶为平圆形,中心以青布花折绉圈成,中留圆孔,外围环形条珠,边垂红缨须线,圆顶帽后拖镶小幅蜡染花巾。戴时外系银抹额和流苏小花带,顶部插一枚尖—端方之银簪。相传红缨帽是武将的头盔,就是“兜鏊”。说是革家先民在古代的一次战争中,其先民作战有功,皇帝赏赐的。武将希望女儿继承保持他们的衣冠,让后辈不忘祖先当年之显赫,就把红帽授予女儿戴,世代相传。有专家认为,革家少女着装分析,无论是色彩,还是形式其实就是一身上古时期的古武士装束,它折射出革家人在古代战争中,是一个争取自由,热爱和平的民族。也有学者认为,革家可能是夏代穷氏酋长后羿的后代。从少女红缨帽分析,圆帽代表天,红缨象征太阳,银簪代表射入太阳的弓箭。它有射日部落酋长后羿的遗痕。(注:革家少女服饰已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奇异婚姻的变迁

革家人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经历了胞氏族内婚制,异姓异亲婚配制到现在的自由婚姻制。明代前,实行的氏族内婚制即在两个氏族内互相通婚。清朝改变革胞族婚,实行与外民族同辈婚。即不是同辈人或不相当于同辈人不能通婚。这种制度限制了婚姻的缔结,使许多青年男女找不到对象,有的到三、四十岁还未婚配。清乾隆年间,望坝当时团首领廖公暾乜刚台集十八寨首领云集黄平县重兴的“盖耶稳”集会商议,一致同意废除“外氏族同辈婚”制,并宰七头水牯牛饮血为盟。自此,实行异姓异宗婚配制,即:非同辈,只要年龄相当可以配姓婚。但其婚配制度仍归为“包办婚姻”。这种制度直到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也还实行。阿法是一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姑娘,六十年代末她随父亲到施秉一带的苗族村寨帮助人家编竹箩。我母亲拿她开玩笑(苗族有种逗小孩子玩的习俗)说:“阿法,你这样漂亮,嫁给我儿子做媳妇算了。”她很快回答:“我已经有男朋友,我家父母早就许给了别人。”母亲惊鄂,以为是开玩笑。后经打听父亲才知确有其事。革家在孩子刚出生不久就有人上门提亲,由双方父母包办订婚,两家就真的像亲家一样走亲了,成人后婚娶。再后来我们听说阿法也没有嫁给原来订婚的人。现在我才知道她们已逐步被自由婚姻所代替。幼儿婚订确实给男女双方带来许多麻烦,因男女双方长大成人后,因人丑陋,因品质不正或有残疾,都给对方带来伤害,若一方坚持解除婚订,按“人一头,银一头”赔偿对方。因也有无力赔偿者,多走轻生厌世之路。而有的则干脆采取逃婚和偷婚,现在这种幼儿婚订逐渐取消。

自由婚姻是通过“布龙”活动或“踩青”等方式使男女间增进了解,增进感情而最后缔结良缘的。布龙活动中的“布龙’’就是“阿布、阿龙”简称,即谈恋爱。此种活动就是逢年过节时,男女青年聚集于山坡、路口,村边寨脚挑选情人。进行这种活动,一般在正月初二或初四,正月十五或十六和二月初二,姑娘烙春粑;三月爬坡,姑娘用竹篮盛满春粑或糯米饭和—碗腌肉与情郎同食;端午、重阳,姑娘提粽子、重阳粑与情郎享受。熟食吃不完,由情郎带回。若姑娘所钟情者,不与姑娘同食,姑娘则遭众人耻笑。现在男女青年同食姑娘糯米饭后,往往以物回赠。还有一种方式是“踩亲”。时间是在正月期间,革家男女青年进行吹芦笙,跳“踩亲舞”。也就是在吹芦笙时,男子为试探对方之心情,则以脚尖轻轻踩住女子脚背,姑娘若有意,便含情脉脉地以手轻拍男子的肩膀回敬,以示同意交朋友,可以谈恋爱。革家淡恋爱还有一个特点是相互陪送。只要两个感情好了,男女双方就要互相陪送。男的将女的送到女家后,女方又将男人送回男方家,来回很多次。这样他们可以利用陪送的路上交流感情,增进了解。此外革家青年男女还采取对山歌的形式选择对象。

祭祖盛会“哈戎节”

“哈戎”节是革家人十年才举行一次的大型祭祖盛会。“哈戎”节活动要经过阴系组织(革家把管理家庭的组织分为阴系和阳系,阴系是管理宗教的,阳系是管理家族行政的)这种节日一般用“蛋卜”方式来决定的。筹备期达三年之久。第一年叫“戎”,也就是起祖鼓。第二年叫“博戎”,即盖祖鼓,第三年才算正式举行“哈戎”,也就是正式祭祖祖了。在筹备的第一年,就由搁置祖鼓的那家养一头三年猪王,备足祭祀必需的糯米、柴草等食物和材料。节期为三天三夜(原举办“哈戎”节要十三天十三夜,因耽误时间,影响生产发展,后经族长商议后改为三天三夜)。确定起祖鼓后,革家族人阴,阳系组织要举行换届,推举新的首领及成员;为使“哈戎”节能使年轻一代能熟练芦笙词典和舞步,芦笙师要举办培训班:同时,全宗族革家都要准备糖,酒、礼物等,年轻姑娘还得添制新衣物、银首饰。

革家祖鼓是有着丰富内含的圣物。它具有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任何人都不可亵渎。祖鼓是用大的香樟树制成,直径50—60厘米,长1.5米左右,将树心挖空后,里面放置银制心、脏各一具,蜡花丝线,文房四宝,一本头尾都是大月的历书,五谷杂粮等物,然后用象皮或牛皮封住的两头就成了祖鼓。革家人认为祖鼓是先祖灵魂居住的地方。祭祖鼓其实就是向先祖祈祷平安,保护子孙后代生活安定,到了“哈戎”节,革家人都身着节日盛装,在阴族长的主持下,大家将祖鼓请出来,在近百名芦笙手的开路之下,祖鼓被抬到作为祭祀用的“哈戎”坪上,搁置在一对用樱桃木制作的鼓架上,这就算是祖鼓上了祭坛了。十年一次的“哈戎节”正式开始了。这时,阴族长、祭祖师、芦笙手、大学匠、二学匠以及本族中的首领和成员数百人,聚集祖鼓前举行公祭。这时只见阴族长身披法衣,头戴野鸡长尾帽,手提镇邪法器和巴茅草,口念祭词,正式祭祖。年老的男人身穿绸缎长袍,头顶蜡染绣花帽,颈围银制双弓箭,插上鸡毛风尾箭。而小伙子们则男扮女装,头戴射日太阳帽,身着金铠银甲服饰,在芦笙手的带领下,随着芦笙曲沿顺时针方向,围着祖鼓缓缓流动。芦笙曲是沉闷的,而随曲高唱的“哈戎歌”是悲壮的。它仿佛把人们带到远古的那个悲怆的年月。

“哈戎”节期间,革家人还要举行射“呼达”鸟,和消除瘟疫,鬼火的“扫寨”活动。“呼达”鸟是一个吉祥神像。据说,古时候,革家先祖后羿在射完六个太阳后,人们还是没过上好的日子,后就由“呼达”用嘴带来种子,人们才吃上粮食,穿上衣服。为感谢“呼达”,人们在祭祖鼓时,也要将“呼达”请来,一并祭拜。“呼达”的形象很特别,她是鸟的头.女人的裸身像。人家用弓箭射她,若射中嘴巴,表示家里能说会道,讲话懂礼:射中乳房,表示吃穿不愁,会当家:射中阴部,表示人丁兴旺,子孙繁衍。他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扫寨”也是“哈戎”节一项比较隆重的活动。“扫寨”时,由比较老练的芦笙手去施行。届时,芦笙手身上披挂着女人未穿过的蜡染刺绣白褶裙,带领着一群小芦笙手,拿着一根长竹签,到寨中每户人家去讨扫寨肉。他们边舞边走,边走边唱,直到讨完为此。意为送走瘟疫,清理了门户,一切都会要得更好。“哈戎”节期间,家家户户要敞开大门,设置宴席,招待前来参加节日的宾客。此外,还有一套严格的禁忌制,即为了对鼓祖的尊重,“哈戎”节期间,严禁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严禁夫妻同房,衣着也不能卸装,只能加衣。这充分说明了革家哈戊节是件严肃的节日活动。

革家传统的管理制度

革家,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管理机构,即阴、阳两系共同管理。阴系为宗教管理组织,阳系为家庭行政管理组织。家族就是指同祭一个“祖鼓”的族人,其成员即为同一祖公血缘之后裔。两系首领各司其职,在家庭中是有很高的权威性的。但是这种职权是义务性的,没有报酬,不世袭。阴系首领必须由长房、二房之男性成员担任。阴系设立:盎嘎、盎梗、常颇、典劳、典汝等职。其中盎嘎就是阴系族长兼祭祖师。业经专门训练,通晓族史族规,懂得巫事,熟悉祭祀礼仪,在族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排在第二位是盎梗,精通芦笙演奏,跳芦笙舞,即芦笙大师。负责族内年轻人芦笙吹奏等培训。常颇为第三首领,除平常参政外,在大祭祖时扮演徂公、祖太之化身。典劳、典汝为阴族长之大、小助手。阴系首领任职长达十至十二年,任免于大祭祖前期,族长当众以蛋问十作决,所以一般任期较长。阳系首领则由阳系族长和五房长组成,族长由全族人民注选举,由办事公正,熟悉族规、族法,能说善辩,以理服人,享有重望的人担任。主要管理族人的行政事务,拟定法规、执行家庭法规等事务。其实这种封建宗族制在当今还发生着积极的作用。如黄平县的枫香寨,在计生育政策,维护社会稳定,调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