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始祖蚩尤  >  民风民俗

“侗年”简介

 

“侗年”简介

 
“侗年”是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经过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认可的民族节日之一。“侗年”侗语叫“Janl Dongl”或“Jil Dongl”,都是“吃冬”的意思。有的地方也叫“Dah Nyinc Gaeml”(过侗年)。

“侗年”是怎样来的呢?目前学界认识不一。民间也有多种解释。比较科学的说法是与中国农历的“冬至”节有关。“冬至”是中国农历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测定出来的一个节气。大家知道,中国位于地球的北半部。经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所以“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也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阴极之至”或“日短之至”,最寒冷的天气到了,所以叫做“冬至”。过了“冬至”,太阳又逐渐北移,白天渐渐变长,黑夜渐渐变短,天气也逐渐暖和起来。所以古代人们把“冬至”看做新年之始。

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有了“冬至”这个节气,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时间在每年的阳历(公历)12月22日或23日之间。据传,“冬至”在周代被视为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如今,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侗族是古代越人的后裔,侗族的先民主要分布在长江和珠江中下游地区。侗族也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民族,春播秋收,都要根据日长日短、气候冷暖的不同“节气”进行,所以农历的“节气”对侗族先民的生产、生活至关重要。而“冬至”在二十四节气中又是一个“除旧迎新”的关键性节气,所以它受到中国古代农民的特别关注,也受到侗族祖先的特别关注。侗族的“吃冬”节或“侗年”节大概就是这样来的。由此可知,侗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侗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也关系密切。

那么,侗族人为什么不统一在“冬至”这一天过节呢?那就和侗族人民的传统习惯有关了。大家知道,侗族是一个和善好客的民族,又是一个勤劳节俭的民族。如果都在一天过节,寨寨杀猪宰鸭,各自过节,那怎么能相互请客呢?于是聪明的侗族祖先决定各村各寨轮流过节。今天乙寨到甲寨过节,后天甲寨到乙寨过节。这就是各地侗族节日不统一的原因。直至今日,侗族人民仍然保持了这种传统。如2009年,湖南省怀化市侗族同胞是在公历12月25日(农历十一月初十日)过侗年,北京的侗族同胞是在12月26日(农历十一月十一日)过侗年,而贵州省贵阳市的侗族同胞则是在12月28日(农历十一月十三日)过侗年。由此可知,侗族也是一个讲求实际,灵活应变的民族。

北京侗族同胞首次过“侗年”是在1980年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