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始祖蚩尤  >  民风民俗

回娘家

 

犀牛村:姑妈结伴回娘家

 

过去大家都穷,过大年不如遇小节。每到节日时都怕提起,因为当姑娘的回娘家没有象样的礼物回门,而娘家也没有可拿出的好酒好肉接待。大家都借口“忙”,抽不出身,往来的都比较少。即使回娘家一趟,也是悄悄的来,悄悄的走。就是同是一个寨子嫁出去的姑娘即便遇到,也形同陌路,最多打个招呼得了。

时过境迁,时逢盛世,这历史翻了一天。这不,你看老省长王朝文家乡黄平县翁坪乡犀牛村就在2018年的春节过后,新老姑妈们结伴而来,非要到犀牛村“大闹”娘家一番。这消息传到网上,大家跌破了眼镜。我是被朋友叫去的,并要求顺便给宣传一下,然后又去了犀牛寨。

那是正月的初四,天气还冷着。从偏桥至犀牛要走五六十公里的路,我们换乘了几趟车才到犀牛村。我曾去过犀牛村,这次感觉路比以前好走,而且分别有两条路直达。车过遨洋往,再转几个向上的弯路,此时前方消息传来,说是路已堵得水泄不通,我们只好下车步行。一条不宽的过村公路已停满了大小车辆。活动的地点就设在原来犀牛小学里举行。学校的大门“八”字大开着。地下铺着红地毯,门楣上此时已挂满装饰的物件,什么玉米棒、小米线,还有中国节。盛洒的牛角也把住了大门。往里瞅去,学校的中央已搭好了台子,那是专供大家跳舞唱歌用的。台子的背景布幅上写作“王老省长家乡犀牛村喜迎姑妈回娘家欢聚盛宴”,一幅对联从校楼的顶楼上悬挂下来,左联是“浓浓兄弟谊深深姊妹情齐心断金长相携”,右联是“巍巍包碧轰葱葱犀牛寨绿水青山永不老”,横批“地利人和”。从主题、喜联、长桌等创意和设计来看,其来头真的不小。犀牛村民以这小山村出了个布衣省长为荣,而老省长也因家乡能办这样的喜事为豪。怎么说呢?听村民说,老省长因身体欠安来不了,但也以“外家”的身份向全体姑妈们表示了祝贺之意。

趁着姑妈们没有到齐,我们去了村中转悠。犀牛村是一个古村落,几条石条砌就的梯形的巷子自上而下,把村子划成三个小片区,民房就镶嵌巷子的两边。这些建筑有木房,也有砖房。屋基大多都是清一色的磨刀石堆砌而成。好多人家都是有院门,院门之上多有垂柱,有的垂柱还雕有八面棱椎。院墙多用栅栏或石头砌就。院内的景致也显得安宁祥和,大年的春联帖得红朗朗的。听到狗吠,主人便从里面走来,见是我们这些“客人”,满脸的笑容,一个劲的招呼入坐。当然太忙,也就谢绝了好意。王老省长家住在三巷的最下一头,他曾居住的那栋老木房还依旧在,房屋的板壁上同其他的住宅一样,涂着防腐的桐油。从外观上我们看不出一省之长那种“豪”宅家的“味道”来。只有老省长自家侄子在老屋的前面修一栋两层小砖房,并涂着红色涂料,让人醒目一点,这可能只起到指向的作用。见到此景,我们确信老一代省长确实是布衣省长。

我三姨妈就是这个寨子的,在我们转悠寨子之时,饭菜已经备好。王福成是个律师,是本地人,在州府工作。这次姑妈回访活动,他是组织者之一。我们仅仅是在网上认识的,听我们到来,也陪着我们先敬了几盅酒。

包碧轰是这一带的最高峰,包碧轰半山腰的路上,是姑妈们集中的地方,村子里的人都是要吹着芦笙排着长长的队伍前去迎接的。当鞭炮从山腰上响起的时候,冲天炮也悉数冲天。五色的花炮在蓝天上闪烁。我们很快放下了酒杯也随同去迎接了。

此时的姑妈们已经把担子担好,走在前面的是芦笙队,紧跟后面的就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姑妈、姑爹,以及他们的子孙。她们每人都挑着担子。这些担子有鱼、肉、鸡、鸭等,还有水果、饮料之类的礼品。上千人的队伍,对于这个小山村来说,那真叫开天辟地第一次。或许这个第一次,姑妈姑爹们都穿着华丽。特别是小姑妈更是把穿着打扮到了极致,“炫富”得老火,走起路来更是将身上的银饰敲击得叮当作响,飞歌的调子调得老高,彰显极具感染力的自信。舅家也不视弱,有意把鞭炮摆成了千米远,一路点起走。拦门酒设了一道又一道。到大门时,居然八条大汉把住大门,牛角酒得一个一个的过关。关口一过,一条长长的红巾便套上了客人的膀子上,情浓意真,幸福满满。

酒关一过,主持人上台了。主持人先是感谢习主席,感谢共产党,之后说到盛世中国,说到山寨的扶贫,山寨如今的致富等等。政策的,民俗的,和谐的全都道过一遍。长桌宴没有摆好,那些重口味的鸡鸭鹅肉没有煮好之前,舞台的歌舞比赛开始了。先是主人的欢迎芦笙舞,之后是从凯里来的现代芦笙舞,然后就是大歌、酒歌等等,你歌唱罢我登场。亲人相聚的幸福感全在这歌舞声和笑声中得到诠释。

长桌宴好了,这是一次丰盛的晚餐。寒暄之间,杯觥交錯。相聚犀牛,大家必须得肴核已尽,杯盘狼藉。是歌要唱出来,是情要谈出来。

是的,这些姑妈从出去还是姑娘,长到了姑妈,又长到了垂暮的姑奶。恍惚的记忆里,那扇泛黄的木门在岁月里摇曳。门前的过道上斜靠着一条板凳,画面里依稀想起老着的父亲和母亲,一个人一条凳,似乎依靠着冰冷的土墙,岁月吹白着华发。外家的舅舅舅妈们过得好吗?儿孙的负担早已压弯了你们的腰。我们当姑娘的个个远走它方,我们的不孝让你牵挂。如今大家相会,能说什么?只能时刻牵挂着你们的安康。

作者:紫夏(吴安明) 施秉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