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始祖蚩尤  >  民风民俗

苗族保存最完好的唐代头式——锦鸡苗发髻

 

苗族保存最完好的唐代头式——锦鸡苗发髻

 

  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多样的民族文化将这高原山地装点得多姿多彩。很少有人知道,在贵州这片热土上到底有多少惊奇的事情,在这秀丽古朴的大山深处,谁又会想到贵州居然会有那么多占据全国之首乃至世界之巅的事物,这样的发现令人惊喜不已。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有一支苗族支系,名叫锦鸡苗。相传这里的苗族先祖因战争被迫向西迁徙,是美丽的锦鸡帮助他们找到了最后定居的地方,在开耕造田时,锦鸡衔来稻谷种子,因此锦鸡被视为他们的图腾。他们模彷锦鸡的模样打扮自己,形成了锦鸡服;又模彷锦鸡的步态跳起舞蹈,形成了锦鸡舞。锦鸡苗除了鸟图腾崇拜鲜明的特色外,他们的头式也是值得深究的学术问题。

  锦鸡苗的头式很特别,高绾的发髻,形如粽子,光滑圆润,高昂秀丽。女子梳头一次可以保持2~4天,梳得越紧定型越好越能持久,过去用猪油定型,现在改用发胶。盛装时,头戴银发簪,发鬓插锦鸡飞舞造型的银饰及银梳、银雀花等,靓丽迷人。细心之人会发现,他们的头式非常古朴,深有大唐遗风的特色。

  

  据资料考证,唐代妇女的发髻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众多造型美丽的发髻引来了唐代及后世文人的由衷赞美。见诸于各类文献记载的唐妇女发髻名目繁多,有云髻、丫髻、螺髻、双垂髻、乌蛮髻、三角髻、峨髻等近百种。

  锦鸡苗的发式以头发浓密、发髻高耸为美。这不禁暗合了唐代人的审美。著名的周昉绘《簪花仕女图》上,几名穿纱衣的仕女都是梳着高髻,唐代叫做峨髻,高可达一尺以上,尽显女郎们的雍容华贵。

  唐代妇女为了使发髻更加高大,还制造了假发髻,叫做义髻。据《杨太真外传》说,杨贵妃就好戴这种义髻,“常以假髻为首饰。”陕西长安的韦顼墓石椁上就有戴假髻的女子形象。而锦鸡苗的女子很多时候也会以假发髻示人,以凸显头式的高耸之美。

  通过对比发现,锦鸡苗发髻和唐代头式在审美标准、外观、捆绑方法上几乎变化不大,锦鸡苗发髻可谓名副其实的保存最完好的唐代头式。

  

  旅游小贴士

  交通:

  游客可乘车到贵州省黔东南州州府凯里市或者黔南州州府都匀市,两地都有通往丹寨县城的交通车(凯里市至丹寨80公里,乘车时间约2.5小时。都匀市至丹寨60公里,乘车时间约1.5小时)另外也可选择自驾路线,深入苗族村寨。贵阳—下司(高速公路,140公里)—丹寨县城(柏油路,60公里)—排调(柏油路(其中10公里沙石路)。

  特色产品:

  丹寨县苗族的口味以酸辣为主,油多味重。最有名的便是酸汤鱼。汤味鲜美自不用说,鱼肉嫩滑是它的另一特色。可以试试。另外,丹寨县的手工纺织土布、手工绣花鞋、岑其华百草香米酒、原木工艺品、硒锌系列产品 、“猫鼻岭”牌韭菜根酸菜系列产品都是馈赠亲友不错的旅游佳品。

  住宿:

  丹寨县城住宿非常方便,价格在80-350元不等。但如果要深入苗族村寨,住宿就相对简陋一些,大多时候只能选择投宿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