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始祖蚩尤  >  民族研究

全国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比较研究

 

全国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比较研究

 

苗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也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全球性的民族,在2010年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9426007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四川、湖北、海南等省市区。在长期的迁徙漂泊中,部分苗族现已在越南、泰国、老挝、缅甸、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定居生活。上个世纪澳大利亚民族学家格迪斯在他的著述中这样感叹:“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的苗族和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本世纪苗族作家南往耶写道:“苗族是一个不断被驱赶甚至被消灭的民族,但他们一直没有对生命和祖先的放弃,自五千年开始,跋山涉水,经历千难万苦,从中原逃到云贵高原和世界各地,朝着太阳落坡的地方寻找故乡,用血泪养育古歌和神话,没有怨恨,把悬崖峭壁当做家园,梯田依山而建,信仰万物,崇拜自然,祀奉祖先,感谢仇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广大苗族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揭开了苗族历史新的一页,苗族人民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各方面都有了较大变化,政治上实现了民族平等,实行了区域自治。至今为止,先后与其他兄弟民族建立了7个联合自治洲、22个苗族自治县、5个单列的苗族自治县。在经济文化上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融入了现代先进中华民族大家庭。

2014年,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承办第五届“中国苗族文化论坛”,借此良机,该县政协决定开展一次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大调研,对全国苗族地区经济社会进行比较研究,总结苗族社会发展成果,探寻苗族社会发展规律,寻找苗族地区发展差异,向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提出促进全国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使苗族社会紧紧融入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潮流。

一、全国五个单列苗族县基本县情

城步苗族自治县成立于1956年11月,是全国第二个建立的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距省会长沙436公里,距国际旅游城市桂林210公里。全县国土面积2647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场)292村(居、社区),境内居住着苗、汉、侗、瑶等24个民族,总人口28万,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3%。境内生态优美、物产富饶、气候宜人,有森林、草山、矿藏、电力、旅游五大优势资源,林地总面积21.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3%,草山面积9.1万公顷,水能蕴藏量30万千瓦,风电蕴藏量80万千瓦,矿产资源探明储量的有32种,锌镉、硫铁、辉绿岩、滑石、碎白云母为大型矿藏。旅游资源有国家3A级风景名胜区南山牧场、金童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十万古田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中国区域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最具影响力文化旅游百强县”、“中国山歌之乡、油茶之乡、吊龙之乡”等“国字号”荣誉。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成立于1952年,是全国最先建立的苗族自治县。融水是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现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面积4638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总人口50.6万人,居住着苗、瑶、侗、壮等13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74.4%,其中主体民族苗族人口21.13万人。融水境内资源丰富,河流水流蕴藏总量达54.65万千瓦;风能发电可装机20万千瓦;已探明的矿产主要有金、煤、铁、锡等40多种;有林地面积53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8.8%。融水山青水秀、生态优美、风光如画,境内有元宝山国家森林公园、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级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4个、全国旅游示范点1个、“柳州市十大美丽乡村”10个,享有“百节之乡”、“中国芦笙斗马文化之乡”美誉,“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广西优秀旅游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县”、“广西林业产业发展十强县”、“广西文化先进县”、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县等荣誉。

松桃苗族自治县成立于1956年,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梵净山麓,地处贵州、湖南、重庆两省一市交界处。全县辖28个乡镇509个行政村,国土面积3409平方公里,人口72.6万,其中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8.1%。松桃区位交通优势明显,铜仁·凤凰机场位于县境内,湘渝高速、杭端高速穿境而过,立体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锰矿、钒矿、铅锌矿、页岩气等储量较大,锰矿储量达1.2亿吨以上,有中国“锰都”之称。旅游资源独具魅力,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梵净山,有“东方氧都”桃花源,有原始古朴的“中国苗王城”。该县民族文化古朴神奇,苗族绝技绝艺、苗族傩戏、苗族服饰银饰、苗族刺绣等享誉海内外,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滚龙艺术之乡”、“中国民间绝技文化艺术之乡”、“贵州花鼓艺术之乡”等,原生态苗族文化节目《苗族花鼓舞》、《武陵雄风》先后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苗族刺锈花鼓系列产品被国家外交部指定为外交用品。

屏边苗族自治县成立于1963年7月,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东南部,距省会昆明320公里,距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95公里,是通往东南亚、南亚各国的重要门户,也是历史上南方“古丝绸之路”的途经地。全县国土面积1905平方公里,辖6乡1镇、80个村(居)民委员会,境内聚居着苗、汉、彝、壮、瑶等17种民族,总人口15.6万,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6%,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6%,是云南省唯一的苗族自治县。屏边气候宜人,被誉为“中国最南端的春城”,全县有林地面积193.8万亩,森林覆盖率67.8%,林木绿化率76.4%,水能理论蕴藏量56.94万千瓦,珍稀资源有熊胆、大黄藤、红豆杉、石斛等,矿产资源有铅、锌、铁、钨、锰等有色金属矿和大理石、硅石、花岗石、无烟煤等非金属矿,旅游资源有大围山国家公园、天然大睡佛、园内罕见的史前陆地火山、景致迷人的高山瀑布、举世瞩目的滇越铁路和人字桥等自然人文景观。近年来,屏边先后被授予“国家卫生县城”、“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省双拥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全国最后一个建立苗族自治县的是湖南麻阳。198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麻阳苗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1568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321个村(社区),有苗、汉等17个民族,2013年末总人口39.35万人,其中苗族占78.8%。境内生态良好,有奇特的地质地貌和丰富的水资源,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2%,空气环境质量好,促进了人民的健康长寿,人均寿命高于全国水平3岁。近年来,先后获得了“中国冰糖橙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

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基本县情一览表 

 

 

成立自治

县时间

总人口

()

苗族

人口()

少数民

族人口(万)

县域面积

(平方公里)

全县

乡镇

()

森林覆

盖率(%)

优势资源

旅游

景点

荣誉称号

195611

28

16.56

17.64

2647

13

83

森林草山矿藏电力旅游

南山国家风景名胜区

金童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

白云湖十万古田国家湿地公园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中国山歌之乡、油茶之乡、吊龙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中国区域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

1952

50.6

21.13

37

4638

20

78.8

电力矿藏旅游

元宝山国家森林公园

九万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苗族系列坡会群

“百节之乡”、中国芦笙斗马文化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县

19569

72.6

49.43

51.8

3409

28

56

矿藏旅游

梵净山景区

苗王城景区

寨英古镇

潜龙洞景区等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花鼓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滚农艺术之乡”“中国绝技绝活之乡”、“中国西部影视基地”

19637

15.6

71760

10.3

1906

7

67.8

森林电力矿藏旅游

大围山国家公园、天

然大睡佛、史前陆地

火山、高山瀑布、滇

越铁路和人字桥

“国家卫生县、“全国造林

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198810

39.35

78.8

30.7

1568

23

62

水果旅游

石羊哨温泉景区西晃

山“天下第一寿山”景区

苗族盘瓠民俗文化村

“中国冰糖橙之乡”、“中国长寿

之乡”、“中国民

间文化艺术之乡”。

 

二、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由于历史造成的五大迁徙,苗族人民被迫迁徙到我国西南地区的崇山峻岭之中,各部分彼此隔绝,自然条件艰苦恶劣,生产技术极为原始落后,导致苗族社会经济发展极为缓慢。新中国成立后,苗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立起崭新的家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国各地苗族人民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民族工业蒸蒸日上

工业生产取得史无前例的成就。解放前,苗族地区工业生产极为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几乎是一片空白。城步工业始于1952年,当年工业总产值仅49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8.1%。改革开放以后,全县工业企业大幅增加,到1985年,全县共建成工业企业89家,职工4874人,固定资产原值4553.8万元,基本形成了水电、食品、造纸、建材、冶金、化工等门类比较齐全的轻重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达4553.8万元。进入新世纪以来,城步工业发展潜力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加大,新型工业异军突起,2013年全县22家规模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2.6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5.3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技改投资43亿元,工业信息化投入2000万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实现税收6700万元。

麻阳县1949年工业总产值15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9.63%。到1988年建立自治县时,已经形成了以电力、造纸、食品、化工、冶金为主体的工业结构,工业总产值达796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0.5%,近年来,该县突出“培育新型工业集群”战略重点,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着力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使规模质量稳步提升,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产业集群独具特色。到2013年底,规模工业企业完成现价产值44.83亿元,工业税收完成7433.5万元。

屏边工业始于1952年。1963年成立自治县时,全县有工业企业19个,工业总产值仅95万元。近年来,该县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不同所有制企业发展壮大,招商引资助推工业经济发展。到2013年,全县有工业企业60户,主要产品涉及电力、化工、矿业、制药、煤炭、食品加工、建材、民族服饰八个大类,实现工业总产值107589.1万元,利税总额12353.3万元,利润总额10230.9万元,二产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935万元,占全县GDP的37.44%,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位居榜首,工业经济已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重要主导产业。

融水苗族自治县坚持工业经济主导地位,加快建设特色工业发展平台。一是抓好传统工业持续发展。加快传统工业升级改造,整改高耗能企业,对部分规模以上企业进行技改升级,扩大产能和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传统工业的发展后劲;二是促进工业园区经济加快发展,2013年园区面积达2775亩,实现产值11.3亿元;三是加大能源资源开发,累计建成投产电站65座,总装机33.75万KW;水电行业产值4.08亿元。2013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49.1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1.01亿元。

(二)农林水牧各业成就骄人

山高水冷,土壤贫瘠,九山半水半分田,吃了上顿愁下顿,这是昔日苗乡山寨的真实写照,直到新中国成立,受尽苦难的广大苗胞终于圆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真正成为苗乡大地的主人。党的农村政策释放了数百万苗胞身上的巨大能量,使苗乡的山山水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城步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县,农业经济历来是县域经济的主体。1956年自治县成立时,城步有耕地15.61万亩,当年全县农业生产总值2422万元(按90年不变价计算)。从致力解决温饱问题到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城步走了22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全面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获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当年耕地面积17.14万亩,全县农业总产值4736万元,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42%。到2013年,全县耕地面积19.32万亩,粮食总产81234吨,农业总产值51432万元,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34.1%。城步是林业大县,全县共有林地面积32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3%,活立木总蓄积量为9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3%,拥有高等植物2200余种;珍贵树种110种,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树种30多种,国家二类保护野生动物14种;草地总面积9.1万公顷。在计划经济期间,全县累计为国家提供木材1000万立方米、楠竹2500万根,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至2013年底,全县林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畜牧业方面,1949年,城步有牛存栏1.54万头、猪存栏1.99万头、家禽存笼12万羽。到2013年,该县发展到牛存栏8.95万头、猪存栏18.6万头,家禽存笼130万羽。随着南山牧场的崛起,城步畜牧业产业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2003年县委出台了《关于加快奶业发展的决定》,2005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兴奶工作的意见》,到2007年奶业获得空前发展,全县共饲养奶牛1.98万头,全年生产商品奶1.25万吨,鲜奶产值3390万元,实现奶业工业产值12亿元,创利税6078万元,以城步为重要奶源地的南山奶粉的销售业绩进入了顶峰,成为全国奶粉行业销售“五强”品牌,全年销售额达到15亿元左右。水利电力方面,境内共有大型水库1座,库容3.6亿立方米,小Ⅰ型水库7座,库容1550.4立方米。小Ⅱ型水库19座,库容266万立方米,山平塘1220口,库容204万立方米,电灌站71处,水轮泵66处,河坝1090座,渠道水圳12500条,全县蓄、引、提水量44655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14.31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10.65万亩。至2014年8月,全县共建成电站105处,机组211台,装机容量128854KW。全县共有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4座、35KV变电站10座,年供电量约3.7亿KWH,年售电量约3.3亿KWH。

麻阳是个农业大县,1988年自治县成立时,在全县31.53万人口中,农村人口28.95万人,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7元。到了2013年,麻阳农村经济有了新进步,全县农业总产值19.98亿元,全年粮食种值面积30.35万亩,总产10.64万吨。农田水利建设强力推进,投入资金1.8亿元,实施了兰里、谷达坡等5个小农水建设项目,完成38座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实施了滑石江、濠洛溪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林业建设成效显著,完成工业原料林2.96万亩、补植补造6000亩、“三边”造林4700亩、绿化提质144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66.3%。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农机总动力16.5万千瓦,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32.9%,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大,完成土地开发整治1.58万亩,中低产田改造8000亩,被评为全省土地治理项目“优质工程开发县”。全县完成户用沼气池600口,新建乡村能源服务网点5个,推广太阳能热水器580台及气化炉700台。

屏边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狠抓科技项目的实施工作,农业产业经营水平全面提升,全县农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辉煌成就。1963年自治县成立时,粮食播种面积223150亩,总产量2.07万吨,平均单产92.3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322.8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34元。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大力实施科技兴农的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获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自给半自给的传统农业逐步转向商品农业、市场农业、现代农业。2013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367429亩,粮食总产量78029吨,粮食平均亩产213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72568万元,农业总产值88925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3565元。林业方面,2013年全县共有林地面积189万亩,森林覆盖率67.8%,林业绿化率75.6%,林业产值达到2.8亿元。畜牧业方面,2013年全县牛、马匹类、生猪、山羊存栏分别达到48017头、16318匹、263303头、11268只,分别比自治县成立当年增长221.23%、95.5%、750.32%、178.98%。至2013年,屏边共建成水源工程水库9座,总库容406万立方米;投入资金5529.5万元,解决全县7个乡镇710个自然村28613户151390人、59406头大牲畜的农村饮水困难;投入资金11.67亿元,建成水电站34座,总装机容量17.78万千瓦,发电量69456万千瓦时,实现了农村初级电气化。

融水苗族自治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大“三农、三香、三林、三养”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竹木加工产业进一步规范和壮大,品牌质量不断提升。2013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5.89万亩,粮食总产量11.66万吨,茶叶种植总面积3.3万亩,干茶总产量552吨;桑园种植总面积3.3万亩,鲜茧产量2152吨;水果总面积4.9万亩,水果产量4.75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2.55万亩,总产量12.3万吨;肉类总产量和水产品总产量各为3.84万吨、0.82万吨,猪、牛、羊、家禽分别出栏32.85万头、3.27万头、2.96万只、820万羽,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698元。

(三)城建交通电信蓬勃发展

1949年,城步城区面积才0.75平方公里,人口2804人。解放60多年来,城步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县城共建成大小街道20多条,城区面积扩大到7.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8万余人。解放前,该县没有一条公路,也没有运输船只,水陆交通闭塞,全靠肩挑背负。从1952年开始,该县开始大修公路,到2005年,共修建县乡公路68条,计720公里,村级公路450公里。自2003年开始,国家加大对农村公路改造建设投资力度,城步全县人民掀起了农村公路改造建设高潮,至2008年止共投入资金28718万元,共完成223公里通乡公路砂改油改造,完成203个行政村562.8公里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目标。2009年至2013年,全县共完成县乡道改造370.4公里,完成农村通畅工程645.1公里,累计完成投资45281万元,新建县乡道81.6公里,完成投资1224万元,100%的行政村都有公路通达,93%的行政村达到通畅水平。高速公路实现从无到有,2013年底建成了武冈至西岩高速公路。至2013年底,全县共有二级汽车站1个、农村客运站5个、农村客运招呼站123个,渡口码头16个,长、中、短途客运班线38条,189个行政村有客运班车通过,通航34公里。1949年启动电信建设,到1999年全县交换机容量达到了3万门,安装电话2.35万户,全县现有乡镇所在地,85%以上的行政村都通了电话;2013年县城全面实现光纤上网,全县行政村通光缆宽带率达到85%,移动信号覆盖95%以上行政村和90%以上自然村。

麻阳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截止到2013年底,城区面积达8.5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39.8%,开通公路150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条30.1公里、国道1条59.9公里、省道5条221公里、县道11条197公里、乡道44条310公里、村道648公里;航道5条、渡口60处。全县有4类火车站点4个、汽车站1个、农村客运站场13个。全县通讯光缆总长1898KM,县城城区及全县23个乡镇全面实现光网传输,电信C网基站57个,C网信号覆盖城区及100%乡镇95%以上村组。

屏边县城区面积2.16平方公里,县城人口2.43万人,城市道路长19.44千米,城市供水管道长35.12千米,城市供水能力1.35万立方米,全县城镇化率19.6%。屏边早在1911年就开通了滇越铁路。到2013年,境内共有铁路1条70公里,公路480条2330公里,其中国道1条40.846公里、省道1条57公里、县道11条354.171公里、乡道71条581.871公里、村道387条1274.37公里、专用公路9条21.318公里,全县7个乡镇已有4个乡镇通油路、3个乡通弹石路、76个行政村694个自然村已全部通公路。

融水苗族自治县加大县城扩容力度,促进城镇化建设增速,近年来引资10亿元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城镇面貌日新月异。民族体育休闲公园、芦笙广场、会展中心等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城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61.62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标。

(四)旅游事业阔步向前

城步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开发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已规划的旅游资源主要有儒林慢乐文化休闲区、大南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白云湖休闲度假区、两江峡谷生态休闲区、十里长寨生态文化旅游区、罗汉洞银杉生态旅游区、十万古田高山探险区等7大景区,资源组合堪称完美,山乡民俗风味浓郁,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3A景区1处,三星级和二星级酒店各2家,五星农家乐1处、四星乡村旅游点3处,共有旅游接待床位2227张,旅游购物商场3家、旅行社4家,旅游产业初具规模。2013年实现接待游客56.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84亿元,占全县GDP的14.08%。

麻阳旅游产业起步于本世纪初,该县抢抓大湘西生态旅游圈的发展机遇,以重点旅游项目为龙头、以景区建设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以打造旅游产品为关键,积极开展好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整体水平,推动了全县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目前,全县共有三星级旅游宾馆2家、星级乡村旅游区(点)6家、旅行社4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11家。到2013年,全县共接待旅游总人数71.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498万元。

屏边苗族自治县旅游产业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1993年建成“大围山水围城风景区”,并对外开放经营,迈开了旅游业发展的第一步。进入21世纪以来,屏边县旅游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取得了全面进展,逐步成长为全县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该县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理念,紧抓“西部开发”机遇,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促进了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至2013年底,全县拥有大小宾馆酒店60余家,共有房间1378间,床位2491个,特色餐饮饭店17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0.04万人,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6.92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92亿元。

融水紧抓创建广西优秀旅游县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一是提升旅游发展战略定位,按照“秀美融水、风情苗乡”和“生态休闲、文化体验”的旅游发展定位,努力将该县打造成全区一流、全国知名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和集聚地;二是明确发展格局和建设重点 。根据特色资源,重点打造“一山、一水、一城、一节”;三是高起点开发、高标准提级改造,努力打造旅游精品。目前有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4个,荣获“广西优秀旅游县”、“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和“中国最佳民俗风情旅游目的地”等称号。2012年共接待游客134.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2亿元。

(五)“五苗县”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困难

一是贫困程度深,小康建设压力大。按国家新标准,全国五个单列苗族县尚有贫困人口54.21万人,占5县总人口206.05万人的26.31%,其中城步贫困人口达5.7万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20.3%。该县292个村还有70个国家、省定整体推进贫困村,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24%,农民人均纯收入仅4140元,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7%。屏边有贫困人口7.2万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46.15%。苗族人口基本居住在高寒山区,致贫返贫因素复杂,自然灾害频发,其返贫率较高,一般为10—20%以上。

二是配套资金政策弹性过大,成为苗族地区项目建设的“拦路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作为安排项目时调控项目的一个手段,要求地方财政承担相应的配套资金,且有的建设项目如交通等资金配套比高达50%,地方财政根本无力配套,致使一些项目建设进展缓慢,有的甚至无法实施。配套资金政策给苗族地区尤其是散居苗族县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资金投入压力大。如麻阳共有5326座山塘,其中95%需加固,159座水库有82座需除险;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涉及113个村8.31万人,尚有225个自然村580公里通畅工程没有完成,还有132个村需进一步完善农村电网;县城学位紧缺500个以上。湖南城步至今尚有未通村级公路村。该县白毛坪乡青峰村地处五岭山脉黔峰山腰,共有3个村民小组360人口,是苗族集聚区。该村离县城18公里,距乡政府白毛坪12公里,目前县城至村公路已拉通毛胚路,但乡政府至村仍有2公里未拉通,是该县唯一一个未通村级公路的行政村。其原因是因为该县为修建白云水电站而修筑了白云水库,淹没了下小言、冷水坪、大井等村寨,青峰村至白毛坪乡政府要修筑下小言大桥跨越白云水库,而修筑下小言大桥,根据有关规定,需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勘测设计,费用由村自行负责,花费需上千万元,村民们只能“望桥兴叹”,县财政也只能“叹莫能助”。

四是城乡基础设施薄弱,城镇化水平低。尽管建国60多年来,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就,但苗族地区城乡基础设施仍很薄弱,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尚未从根本上解除,水利、电力、道路、通讯和就医就学条件、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仍很艰巨。苗族地区城镇化水平很低,五个苗族单列县中,城镇化率最高的麻阳也只有39.8%,屏边最低为19.6%,而全国平均水平为49.68%。县城规模等级低,城镇化容纳空间小,工业基础薄弱,缺乏为进城农民提供大量工作岗位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吸引能力小,不利于城镇化发展。

五是产业结构单一,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苗族地区产业发展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人才、资金、技术都比较缺乏,企业发展缓慢;种植业跳不出小农经济模式,种植养殖科技含量低,管理粗放,加之信息不灵,交通不便,销售渠道不畅,抵制自然灾害能力差,往往造成增产却减收的尴尬局面,县域经济来源不足,财政自给能力低,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收不抵支的状况无法从根本上改变。

六是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历史欠债多。国家拨付的教育经费主要用于保证教师工资,无力改善办学条件。边远山区医疗设施简陋,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比较严重,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仍有发生。农村的科技推广力度还不够,农民的科技意识仍需加强。

三、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及享受国家省(区)优惠政策比较分析

(一)、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比较

 

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及城镇化水平、贫困程度比照分析

(单位:万元、万人)

 

县名

总人口

地区生

产总值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财政总收入

财政总支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城镇

化率

森林覆盖率

贫困

人口

城步

27.9

272609

262375

30307

139507

133465

261%

83%

13.3

融水

50.6

654600

722900

51000

210197

193300

29.4%

78.8%

15.92

松桃

72.6

728051

1130700

92079

298100

155202

39.4%

56%

16.96

屏边

15.6

200108

250120

15653

126942

73800

19.6%

67.8%

7.2

麻阳

39.35

533700

371800

34700

161600

179900

39.8%

62%

8.43

合计

206.05

 

 

 

 

 

 

 

61.81

 

2013年五个苗族县各项经济指标排名如下:单位:万人、元

名次

人口总数

人均GDP

人均财政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第一名

松桃72.6

麻阳13562.9

松桃1268

融水5567

融水21284

第二名

融水50.6

融水12936.8

城步1086

松桃4995

屏边18692

第三名

麻阳39.35

屏边12827.4

融水1008

麻阳4794

松桃17606

第四名

城步27.9

松桃10028.3

屏边1003

城步4140

麻阳15700

第五名

屏边15.6

城步9770.9

麻阳882

屏边3565

城步15544

2013年全国平均值

41805

9491

8896

26955

在全国五个苗族县中,中部省份湖南占两个:麻阳和城步,西部省份贵州一个松桃、

在全国五个苗族县中,中部省份湖南占两个:麻阳和城步,西部省份贵州一个松桃、广西一个融水、云南一个屏边。经济指标比较:1、按人均GDP排名,麻阳第一,其次是融水、屏边、松桃,城步第五,城步的人均GDP只占麻阳的72%;2、按人均财政收入排名,第一是松桃,其次是城步、融水、屏边,麻阳第五,麻阳的人均财政收入只占松桃的70%;3、按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名,第一是融水,其次是松桃、麻阳、城步,屏边第五,屏边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松桃的64%;4、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融水第一,其次屏边、松桃、麻阳,城步第五,城步只占融水的73%。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看,西部省份的融水、松桃、屏边总体发展好于中部省份湖南的麻阳和城步。在湖南省内比较,麻阳又好于城步。但是,从全国来看,五个苗族县各项经济指标都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值。麻阳人均DGP只占全国平均值的32.4%,而城步只占全国平均值的23%;人均财政收入最好的松桃只占全国平均值的13.4%,而麻阳还不到全国平均值的9.3%;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融水还不到全国平均值的63%,而屏边只占全国平均值的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融水只达到全国平均值的79%,城步还不到全国平均值的58%。

(二)、优惠政策比较

    1、西部大开发政策

为促进我国不同区域的发展,国家制定了不同的战略方针,目前已形成了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以及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格局。西部大开发战略于2000年实施,广西、云南、贵州属于西部大开发的范畴。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进一步明确了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按照《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未列入西部大开发范围的自治县,由其所在的省级人民政府在职权范围内比照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予以扶持”。湖南省在相关文件中也明确了自治县比照享受西部开发政策。与纳入西部开发范畴的县相比,麻阳、城步作为比照执行西部开发政策的自治县,但享受的照顾政策标准远远不如西部地区。交通扶持政策方面,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云南、广西等西部交通建设免除地方配套资金;国家对国省干线提质改造补助标准为400万元/公里,通畅公路35万元/公里。2012年后,国省干线提质改造550万元/公里,通畅公路50万元/公里。2012年前,按照湖南省“十一五”规划,国省干线提质改造补助标准为220万元/公里,每公里比西部县市少180万元,需县级配套50%;通畅公路17万元/公里,每公里比西部县市少18万元,需县级配套52%。2012年起,国省干线提质改造400万元/公里,每公里比西部少150万元,需县级配套38%。2012年麻阳、城步列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后,通畅通达公路的上级补助资金标准才基本统一。水利扶持政策,按照《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规定:贵州县市除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要求县级10%配套外,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堤防工程建设等均为中央和省级资金,无需配套资金。按照《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规定:中小河流治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要求县级按10%配套,“四水治理”县级50%进行配套;按照《湖南省财政厅关于预拨2011年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中央专项资金的通知》文件规定: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项目预拨标准为每座100万元,一般项目标准为每座40万元,对用完预拨资金后缺口部分资金需县按30%配套。教育扶持政策。在资金投入方面、职业教育方面、人才保障方面中央对西部地区的政策都远远优于中部地区。医疗卫生政策。药物补贴方面,贵州乡镇卫生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按药品销售总额15%的比例进行补偿,所需资金由省、县两级财政按6:4的比例负担。湖南实施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采取因素法分配,其补助标准远低于西部地区。乡村医疗补助方面,贵州县市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每村年财政补助不少于2.98万元;所有村卫生室由省里投资,已全部建成,每个村建设资金5.7万元。湖南部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每村全年补助约1.6万元,比贵州少1.38万元。未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每年财政补助0.4万元。社会保障方面,西部地区在创业就业政策、社会保险政策、城乡低保政策、失地少地农民保障政策等方面远远优由中部地区。财政支持方面,中央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补助远远高于中部地区,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方面的补助也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全部纳入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享受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而湖南的麻阳、城步虽然地处武陵山重要生态功能区,却没有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范围。此外,国家对西部地区在投资、国土、税收、金融、环保、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审批等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2、国家扶贫开发政策

(1)国家级贫困县、国家重点扶持工作县政策。城步同融水、松桃、屏边一样属国家级贫困县、国家重点扶持工作县,享受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扶持,具体扶持方式有:对口帮扶、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贴息贷款、劳动力培训、重点村扶持等,西部地区还有整乡推进方式。麻阳由于没有纳入国家重点扶持工作县范围,没能享受相关政策。

(2)片区扶贫政策。进入新时期,国家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划分了14个片区,制定了片区扶贫攻坚和区域发展规划。城步、麻阳属武陵山片区,融水、松桃、屏边是滇黔桂石漠化片区,享受片区优惠政策。

3、云南屏边还享受边疆国境县战区恢复、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等中央特殊政策支持。

四、关于促进全国苗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从上述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全国苗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使2013年人均GDP在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中排名第一的麻阳,其人均GDP也不到全国人均值的三成;而人均财政收入在全国五个单列苗族自治县中排名第一的松桃县,2013年人均财政收入也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3.4%;而在全国五个单列苗族县中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屏边县,其收入比仅为全国平均值的四成……由此可以看出全国苗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程度。

为改变当前苗族地区的落后状况,赶上全国人民奋力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到2020年同步实现小康目标,我们特建议如下:

(一)要加大对中西部民族自治地区的优惠政策扶持力度,已有政策要一视同仁落实到位。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概要》、《关于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意见》等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优先发展。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同省份不同地区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程度有很大不同,即使是同一政策,在不同地区的实施也会有所差异。以城步为例,由于城步是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政策享受范围小,政策含金量缩水、优惠力度减弱,无法得到与西部地区一样的政策机遇,突出表现在安排建设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民族地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财政资金配套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加之城步地理位置偏僻、信息闭塞、经济滞后,项目和资金的争取难度很大,有些项目即使争取到,也因无法配套而被迫放弃。如在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方面,广西、贵州、云南等西部地区省份的国省干线公路建设资金全部由省区进行预算并全额投资,地方政府无需配套。而中部地区的城步等地则享受不到该项优惠政策,在“十二五”期间执行一二级公路补助300万元/公里、三级200万元/公里的标准,剩余的均需自行筹集配套。

优惠政策是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最大红利,一些影响重大的优惠政策因执行程度的差异,在中西部地区造成了新的不平衡和发展差距。因此,建议全国一盘棋,共同标准执行国家优惠政策,同享发展成果,助推中西部地区各民族地区齐头并进。

(二)要从国家层面统筹研究解决民族自治县的特殊困难。我国现有民族自治县(旗)120个,总面积66.3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9%,占全国民族地区的11%,自治县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的21%,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数量多达41个。在全国的县域经济中,自治县大多属于欠发达地区,120个自治县中,有国贫县72个、省贫县22个,两者相加94个,占总数的78%,自治县(旗)人均GDP不足全国一半,有2/5的自治县人均GDP在6000元左右,财政自给率只有三分之一,有的还不到四分之一,如云南的屏边苗族自治县,2013年财政总收入仅1.57亿元,而总支出达12.69亿元,本级财政自给率仅12.37%。可以说,自治县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典型代表,目前是我国发展最滞后、困难最多、难度最大的地区,仍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短板。国家加大对自治县的扶持力度,促进自治县的快速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也事关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对于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议对自治县存在的一些共性和特殊性困难和问题,从国家层面专门予以通盘研究和解决,尤其是要重点解决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民族自治县年人均财政支出水平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其差额建议由中央财政每年给予弥补。二是中部地区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建议享受西部地区开发的所有优惠政策。三是建议落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零配套”政策,免除财政困难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配套资金,使少数民族自治县真正享受到国家对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四是对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巨大贡献的民族地区,符合条件的都要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县范围,在分配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予以重点倾斜,以更好地发挥民族自治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作用。如湖南的城步,森林覆盖率高达83%,生态环境十分优美,又是资水的发源地和珠江、沅江的上游,但至今尚未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并享受其有关优惠政策。

(三)中央、省(区)要加大对苗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抓好了可以发展积蓄能量、增添后劲,而建设滞后则可能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苗族地区都是地理位置偏僻、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经济滞后的高寒山区,基础设施很差,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要改变苗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必须加强苗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苗族地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启动了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这是苗族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对此,各苗族地区一定要有敏锐的视角和抢抓意识,超前谋划、主动出击、积极作为,积极搞好项目申报衔接,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加强支撑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改造通乡通村公路,加快农村清洁能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交通建设是苗族地区发展的命脉,解放以后尤其是实施大西部开发以来,苗族地区的交通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发展,极大地改善了苗族人民的出行条件。在五个苗族自治县中,松桃的交通事业最为发达,公路、铁路、航空等立体交通网络已经构成,为该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该县在五个苗族单列县中是人口最多的县,但其财政总收入和人均财政收入都居于“五苗县”首位,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名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第三。苗族地区只有着力改善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只有大力加强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和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要致力于交通设施的改善,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四)要利用苗族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旅游业。旅游产业是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作为战略性和绿色环保产业,旅游业拥有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和作用,它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能广泛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有力拉动消费需求,并且提供大量就业地位。苗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是生态资源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明显,苗族文化底蕴浓郁,歌舞文化、乐器文化、龙狮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等独具魅力、绚丽多姿、引人入胜,加上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吸引人气的旅游名片。在“五苗县”中,松桃和融水两县旅游产业发展最快最好。融水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134.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22亿元。2013年该县大力开展广西首批20个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大力推进旅游“十大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1.64亿元,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中国·融水苗族芦笙斗马节、龙舟赛、元宝山金秋烧鱼季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融水的知名度。2013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40.6万人次,增长4.9%;实现旅游总收入5.88亿元,增长12.6%。松桃2012年接待游客290.59万人次,同比增长86.51%,实现旅游总收入40.94亿元,同比增长249.64%。

苗族地区利用苗族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发展最成功的范例是湖南的凤凰县和贵州的雷山县。从2000年开始,凤凰县成功利用苗族文化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短短十多年时间就从一个贫困的苗族县跻身全国旅游大县行列,实现了跨越式飞跃。该县民族建筑特色明显,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共有凤凰彩扎、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苗族鼓舞、苗族医药5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湘西阳戏、文武茶灯、湘西苗绣、凤凰扎染4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属湖南省非遗文化“富矿”县。该县先后建成苗族银饰、湘西阳戏、土家织锦等5个项目传习所和1个民族服饰研制基地,将苗族鼓舞内容引进校园教育,培养了一大批“苗族非遗”人才,还在县城古城区常态性举办苗族鼓舞、纸扎、苗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展演茶灯、阳戏、傩堂戏等民间歌舞戏曲等内容。从2000年到2013年,该县旅游从业人员从2千多人增加到5万多人,游客接待量从57万人次上升到842.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不足百万元攀升到66.86亿元,财政收入也从265万元增加到6.3675亿元,旅游收入占全县GDP的67.5%,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对大户。2014年1—5月,该县共接待游客35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26.7%、28.3%。

贵州黔东南雷山县,也是依靠苗族文化这座大“富矿”,走上了旅游兴县的康庄大道。该县大力抢救、保护和保养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培养苗族文化传承人,对有代表性并作出重大贡献的77名民间歌师、技师、艺人进行了命名,授予了相应称号,其中有苗族吊脚楼建筑工艺师150名、刺绣工艺师13名,银匠师6名、乐器师10人,演技师6人、歌师27名。全县共有苗族芦笙制作工艺、苗族吊脚楼营造工艺、银饰制作工艺、苗族刺绣工艺、苗族鼓藏节、苗族飞歌、苗族织锦、苗族医药、苗年、铜鼓舞、芦笙舞等11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酒礼等17项入选省级非遗名录,另有99项被定为州、县级非遗名录。以保护、弘扬和传承苗族文化为抓手,该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收到了极为丰硕的成果。1994年,该县仅接待游客6849人次,旅游综合收入才7.25万元。到2013年,该县平均每天游客超万人次达到377.6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9.18亿元。

(五)要加大对苗族地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数千年来,苗族地区教育、卫生事业极其落后,人才培养和开发未入主流,缺医少药现象严重,严重制约了苗族社会的发展。解放以来,苗族地区教育事业虽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教育投入仍然不足,历史欠债较多。苗族同胞的教育意识不强,“读书无用论”普遍盛行乡间,绝大部分青少年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后即外出打工,高中升学率和高考升学率越来越低,年轻一代苗族公务员和公职人员越来越少。建议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对苗族地区的教育扶持力度,着力发展农村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进一步降低少数民族民族高考录取分数线,增加定向培养指标,确保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考生进入高校深造。在招录国家公务员和公职人员时,要为当地少数民族预留一定比例的指标,保障民族地区公职人员队伍中有适当规模的少数民族人员,使当地主流民族能够具有管理本地区社会事务的能力,实现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另外,国家还要加大对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投入,彻底改变山区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状况,改变苗、汉、侗、瑶各族同胞因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提高苗族同胞的幸福指数,使他们能紧紧跟上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步伐。

(原载《中国(城步)苗族文化论坛文集》文史博览杂志社出品)

作者介绍:李华,苗族,城步苗族自治县政协主席;尚明珠系屏边苗族自治县政协主席;曹正城,汉族,城步苗族自治县政协党族副书记;雷学业,苗族,城步苗族自治县政协学习文史委主任;刘学用,汉族,城步苗族自治县发改局湘西开发办主任;张盛斌系麻阳苗族自治县政协文史委主任。

作者单位: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政协

通联:城步苗族自治县政协办公室

201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