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致尤自在  >  致尤一派

丹珠昂奔:办好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丹珠昂奔:办好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已写入《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这是一项依法举办的重要活动,是党和国家在民族工作领域的一件大事,是国家民委、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一项品牌活动。由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全国各族人民热情期盼,做好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筹备工作十分重要。为此,我们需要认真把握以下几点。

  一、直面问题

  随着国家文艺事业的发展,自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以来,我国的民族文艺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得到了新的良好发展。其中,文艺会演就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牵引力。因为从第三届以后,文艺会演进入了五年一次的制度化举办的历史。制度是有力量的,它保障了时间上的一贯性和空间上的全局性,故而在长久而全面地发挥作用。

  第一,出了一批作品、出了一批新人,发挥了民族文艺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有继承、有创新、有发展,有产品、有产量、也有质量。比如在第四届文艺会演的剧目中,西藏自治区代表团的歌舞诗《魅力西藏》,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的歌舞诗剧《呼伦贝尔大雪原》,上海市代表团的音乐会《锦绣中华》,吉林省代表团的歌舞《放歌长白山》,解放军代表团的综艺晚会《情暖边关》,云南省代表团的原生态民族音乐集《云岭天籁》,新疆代表团的歌舞晚会《大美新疆》,宁夏代表团的舞剧《月上贺兰》,山西省代表团的晋剧《傅山进京》,广西代表团的音乐剧《桂花雨》,江西省代表团的畲族山歌戏《七彩畲乡》,重庆市代表团的《钓鱼城》,北京市代表团的曲剧《正红旗下》等,在民族文艺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还有《天婵地傩》、《五彩湘韵》、《热贡神韵》、《黎族故事》、《瑶山随想》、《格桑花·茉莉花》、《藏羚羊》、《千年山哈》等作品,专家和观众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第二,通过推进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了较为有效的工作机制、制度。比如剧(节)目遴选机制、观众组织机制、联络员工作制度、评奖制度等,这些机制、制度为文艺会演的顺利举办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个风格体现在会演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点上,体现在会演的民族音乐、舞蹈、戏剧、曲艺艺术和现代的民族题材的舞台展示上,体现在会演民族最众的演员队伍和人数最众的民族艺术工作者的同台打造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基本风格的形成,极大地拓展了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影响力,确立了它在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重要地位。

  但是,我国的民族文艺同全国的文艺状态一样,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在阻碍民族文艺的进步,甚至在损害民族文艺的形象。但有些同志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不算什么事,甚至认为这也是艺术的常态。这些问题主要是:

  (一)故事雷同,脸谱一贯

  这似乎是个老问题,是一个必须突破但又难以突破的问题。比如:民族文艺离不开民族团结主题,但是一讲民族团结,不外三种情况:一是通婚,要么汉族女性嫁给了少数民族男性,要么汉族男性娶了少数民族女性。通婚就是民族团结的最高形式吗?不见得。二是互相做好事,你给我送一袋面,我给你挑一担水。这个民族是这个做法,换个民族,也是这个做法;60年前是这个做法,60年后还是这个做法。三是有矛盾就是坏人挑拨的。等等。故事很老套,无新意。上面演,底下说,演的人似乎津津有味,看的人无精打采,甚至感到好笑。“文似看山不喜平。”你搞了那么多雷同的东西,人家不烦吗?

  故事如此,人物也如此,一涉及民族就大讲政治。讲政治是对的,但事事处处讲就假了,就像《平凡的世界》中的那个二爸,满脑子政治,满嘴的政治术语,似乎离了政治就没法活,那还是普通群众吗?那还是正常的人吗?英雄模范都那么高大,胸怀全局,放眼世界,还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这不符合实际。不符合实际,人家就不信,不信,他会学吗?会感染人吗?不会!你这台戏就完全失败了!有些作品甚至存在着严重的“文革”遗风。

  再如舞蹈,大家都露肚皮,有些地方、有的民族露,是风俗、是符合生活实际的,天热,不如此,你受不了;但在有些地方、有些民族露,就不符合生活实际,甚至不符合民族习惯。跟内地的一些文艺现象一样,在创作心态上,民族文艺领域同样存在着浮躁之风。不愿意深入生活,哪儿来鲜活的作品、故事、人物?生活是文艺创作不竭的源泉,活的故事、人物都在生活中。可是这些年,“深入生活”这一条没了,许多人整天蹲在斗室中憋作品,憋能憋出来吗?憋出来的大多都是那种脱离实际、不接地气的故事,没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有时候有了一部基础不错的作品,却不愿意反复打磨,而急于面世赚钱。如此,雷同的作品,脸谱化的作品,如雨后春笋,造成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这是水平问题、态度问题,还是市场问题、体制问题?我看都有一些,要认真总结。摆脱不了故事雷同、脸谱一贯的现象,就好像你总是在“二八六”的水平上转悠,得不到升级,能让那些使用“六八六”、奔腾,甚至更高层次的现代精英群体(观众)欣赏吗?

  (二)猎奇猎艳,媚俗媚蛮

  在涉及民族的文艺作品中,猎奇的历史比较长,这一惯性一直延续到现在,一些民族的所谓的奇风异俗,成为一些作者追寻、联想的对象,什么“阿注婚烟”、摩梭“走婚”、西藏天葬等经常成为猎奇的对象。有些所谓“奇”是特殊风俗,有些压根儿就没有。比如去年一度热炒的彝族的摸奶节,讲得似乎很合逻辑,仔细问,也不是炒作的那样。好奇是人类的天性,人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对奇风异俗的兴趣,想知道原委。但是,要看到民族文化的“奇”与“异”,有些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有些则如同人的隐私,具体的民族是不愿意宣扬的。但有的作者成了狗仔队队员,专门喜欢偷窥那些明星们的绯闻轶事、家庭、休闲。现在还有一种新现象,原来是不同民族的同志猎他族之奇,现在出现了本民族猎本民族之奇之事。更容易误导观众,也令人费解。实际上,稍加分析,也不难理解,本民族成员也有了解本民族的问题,也存在对民族的风俗怎么看的问题,有的人有了解、有研究,能科学准确把握。反之,就会走偏。

  猎艳、媚俗也如此。一些人的兴趣点始终在性、女人等方面。这种现象,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甚至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一些文艺批评中都被批评过——低级趣味,应该摒弃,实际却是越来越甚。我到一些地方,有的群众就反映:“现在的电影电视,有大有小有客人的时候就根本没法看,臊的人坐不住!”许多人不是不知道这些不好,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什么?说是市场需求,理由是你演的戏没有人看,怎么挣钱?怎么养活这些人?怎么占领市场?包括图书等领域同样有这样的问题。实际是为利益所趋,是见利忘义。要关注市场,要闯市场,但是也要辩证地分析市场,对待市场。有的戏票被抢购一空,可能是好事,可能这部戏真的是精品;有的戏票被抢购一空,可能不是好事。毒品有市场、妓院有市场、赌博有市场,难道我们能卖毒品、办妓院、设赌场吗?显然不行,只要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就不行。不能让市场、收视率、发行量、点击率牵着我们的鼻子走。要特别警惕,有些有人捧场、获得满票的东西,有可能是最为丑陋的东西;有些不少人争抢的精神产品,很有可能是精神毒品!我在某个小城市就听说过这样的事,某市新华书店进的马克思的《资本论》,一月间无人问津,而同时进的一部三流作家的艳情小说却被抢购一空。谁也不能说被称为“工人阶级《圣经》”的《资本论》的份量、质量就不如一部艳情小说,关键是有的人为了所谓的市场选择,把作品当成了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去迎合市场的一些不良倾向。这样就完全违背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以社会效益为先的原则。

  在一些作品中也出现了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我起了一个名字:媚蛮。有些作品不停地在鼓吹野蛮、荒蛮、蛮横,称颂那些所谓开拓性的企业家、领导干部的蛮干、胆大妄为、践踏法律规章、任性蛮横的行为有魄力、是王者风范、强者之道。越邪越火、越霸越火、越黑越火,这不是共产党的文艺,共产党的文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哪个群众喜欢邪、霸、黑?!薄熙来、王立军事发前,不是也有不少人对他们的所渭“果敢”行为、“宏大魄力”赞赏有加吗?把一路蛮行的“二杆子”当作强者赞美,把投机钻营、不择手段、寡廉鲜耻的混混当作“能人”鼓吹,把血腥的匪气、蛮气、黑恶气、骄横的霸气当作英雄气礼拜,把原始落后、混沌愚昧的生存状态当作自然美欣赏,不但践踏了人类的文明和良知,也诱导一些模仿者走上了邪路,甚至不归路。舞台形象上的恶狠狠、阴森森,眼睛朝上,目空一切、杀气腾腾,与其野蛮行为高度配套、与其粗俗语言高度吻合,令人咋舌、令人厌恶,也令人担忧:我们究竟给年轻一代输送了什么样的精神营养和学仿榜样?文艺是一种精神行为,这种反面的精神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与现实中的唆使吸毒、贩毒行为是同样有害的。只是这两种行为,一个是立即见效、一个是后天发酵罢了;一个是从肉体上摧残、一个是从精神上摧残罢了。

  (三)没有是非,不问美丑

  我们的文艺(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智慧、价值和追求,连接着整个社会成员的人情、亲情、族情和社会风尚。文艺(文化)在维护、造就、巩固着社会的公正、民主、清明和正义的旗帜,让人们靠劳动致富,靠诚信做人,提倡有人性的科学,崇尚和平、友善、道德、守法、利人、利于社会的信仰,以及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文明建设奉献的责任和态度。可是我们的文艺,诚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存在着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的行为;存在着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的不良倾向。比如,歌颂丛林法则和杀戮、狼性、兽性,在一些人们当作笑话讲说的语言中,实际上也存在着许多颠倒是非的观念,如“没有绯闻的男人不是男人,没有绯闻的名人不是名人”等。有些作品体现的观念恰恰就是我们平时议论的这些观念。我们必须看到,重是非、重原则、重法律、重规范就是重正能量,就是重国家、民族、人民,就是维护人民的利益,就是尽责任,就是维护人类社会文明前进的方向,就是一种真正的大爱。

  我们要看到,文艺(包括现在的网络文化)给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亚于一场瘟疫对青少年心灵的伤害。文艺是通过熏陶、熏染的方式来正人心、化风俗的,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人们识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从而确立和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情操。所以,在一切邪恶中,思想、观念、道德的邪恶是真正的邪恶,是罪大恶极的邪恶,而且这些东西借助于我们艺术的表现,其影响就不是一个人、几个人,而是一群人甚至是一代人、几代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在刻意强调作品的政治性、思想性、道德性,其原因就在这里。你可以没有作品,你可以不上演,但绝不可以拿有毛病、尤其是思想道德观念有问题的作品上演。

  人要有人的良知,知道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何者为正、何者为邪,何者为荣、何者为耻,何者为美、何者为丑,何者为真、何者为假。人要有人的责任,爱是责任,恨也是责任。对国家、民族、亲人要有爱的责任,对敌人、邪恶、腐朽要有恨的责任。不能疾恶如仇,就不可能旗帜鲜明、敢于亮剑,反对错误、谴责罪恶。难度在于,我们要将一切重要的思想理念融化到我们的作品中,通过舞蹈、戏剧、音乐表现出来。

  (四)崇洋媚外,求大求奢

  祟洋媚外是个老话题,但是有新内容。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崇洋媚外,总的来说在物质层面多一些,华丽的服装,优美的车辆,先进的技术,都成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支撑。可是现在受到大量网络信息、影视作品的熏染,许多年轻人已经在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个人主义、个人奋斗、金钱崇拜,实用主义、享乐主义、自私自利,甚至性解放之类,不但被一些人所欣赏,而且被接受、被应用、被实践。自我标榜、自我吹嘘、自我推介炒作、自我中心,已在大行其道。传统所谓的无名英雄没人愿意做了,含蓄、低调、求真求实、默默无闻地工作,老实做人、踏实做事的中国风格、中国价值,已不受青睐,甚至成了被嘲讽的对象。许多人奉行美国式的“得到和拥有就是本事、成功”的理念,只求结果,不问过程,心狠手辣,穷奢极欲,不择手段。

  习近平同志说,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事实上,外国人也跑到我们这里寻找素材、寻找灵感。好莱坞拍摄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影片,不就是取材于我们的文化资源吗?在一些人的举动中,还有“去民族化”的问题,只要是民族的,就以为是落后的、愚昧的、应该淘汰的,就反胃、就鄙视、就排斥。把别人的垃圾当珍宝,把自己的珍宝当垃圾,甚至捧上别人的垃圾,扔掉了自己的珍宝。

  因此,还是要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借他山之石,繁荣发展好我们自己的文艺和形式。科学的做法是,不论是谁的东西,只要是珍宝,都承认、都珍惜;只要是垃圾,不论是谁的,都要抛弃。白话文、芭蕾舞、管弦乐、油画、电影、话剧、现代小说、现代诗歌等,都是借鉴国外又进行民族创造的成果,不也很好吗?关键要有辨识的慧眼。

  追大求奢、炫富摆阔,也成了一些人的“雅好”,他们陶醉于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大场面、大制作之中。艺术之贵,在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式服从内容,该大则大,该小则小,我们批评反对的是形式大于内容、为大而大。在这方面,我们有良好的传统,在2012年3月21日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第二次筹备工作会议上,在“会演要求”的第三部分“抵制奢华之风”,我专门讲了反对奢靡之风的问题:“当前,我国的舞台演出和电视晚会奢华之风盛行。文艺过度地追求高科技手段、华丽的布景和声光电效果,就会导致片面化,背离以真善美为核心的艺术准则。现在我们的经济实力增强了,手段先进了,在追求综合效果方面,钱不是不能花,关键是要花得合理,高科技不是不能用,但要适可而止。文化部门的同志应该很清楚,现在的很多演出,投入很大,舞美极尽奢华,而内容单调贫乏,形式大于内容之风愈演愈烈,不被观众所认可,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少数民族文艺的特点、规律和魅力在哪里?我们的艺术导向是什么?这是我们的民族文艺工作者和评审专家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资金主要靠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投入,花的是国家财政,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尤其是民族地区,财政状况本来就有差距,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拿出这么多的钱支持会演工作实属不易。我们一定要把握正确的文艺准则,把钱用在刀刃上,量力而行,不要攀比,反对奢华。

  ”(五)胡乱开发,似是而非

  我国的民族文艺有着宝贵而丰富的资源,如同石油、黄金,都是我们的宝贝。可是,这些珍贵的资源在一些不良的开发、利用中正在经受摧残。如同藏獒的处境,曾几何时,遭遇炒作,身价倍增,窜跃千万。于是,那些企图获得暴利的人蜂拥而上,市场迅速饱和。为了维护利益,不少人潜心打造,用国内外多种威猛的猎犬杂交,终成乱局,成了“四不像”,价格也最终一落千丈,有些藏獒厂家,就不得不把这些贬值的“四不像”直接送往火锅城,成了“菜獒”!

  我们的有些艺术形式,已经成了这种“四不像”,似曾相识,就是不知道是哪个民族的,也不知道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还美其名曰“创新”。石油里掺沙子、黄金里掺红铜,假如是创新或者是一种试验、需要的话,有一天,我们还可以用提取的方式使他们分离,沙归沙、油归油,金归金、铜归铜。但是,如果在遗传方面搞乱了,大概就没有这种机会了。因此,要重视特色民族艺术元素的开掘、整理、定型、传承、开发、利用,千万不要让那些所谓的“大家”、“大腕”,把我们宝贵的文化资源糟蹋了。我们不反对开发、利用、创新、借鉴、发展,但我们需要的是科学有序的开发、利用、创新、借鉴、发展。

  (六)热衷快餐,粗制滥造

  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也较为普遍。有些人一方面在胡编乱写、粗制滥造,制造文化“垃圾”,另一方面还醉心于炒作这些“垃圾”。什么样的谎都敢撒,什么样的假都敢做,多大的牛都敢吹。兵马未动,忽悠先行。有些现象可以说令人恐惧:没有标准、没有规范、没有诚信,有的就是欺骗、欺诈,就像当年炒过一拨又一拨的那些事、那些人、那些物,如君子兰、普洱茶、螺旋藻等,有些被炒出来的名人,本身就是糙人、垃圾。这种恶劣的风气像幽灵一般在许多领域里游荡,在一些人身上,甚至是在我们熟悉的一些人身上入窍附体。假如没有标准的物质产品容易充当物不当值的废品、残次品,那么,没有标准的精神产品也很有可能成为损害我们精神中枢的毒品、危险品。我们不警惕、不说说能行吗?

  领导机关有“领”和“导”的责任,必须加强研究总结,研究如何“领”、如何“导”。面对目前如此这般的民族文艺现状,我们又要研究往何处“领”、往何处“导”!放任自流就是失职、失责、失德!

  二、把握特点,认识目的和作用

  任何工作都有规律性可寻,文艺会演也是如此。做文艺会演工作就要掌握其基本特点,明确具体目的,深刻认识这一工作的具体作用及其价值。

  (一)把握特点

  在举行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时,我对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基本特点做了初步的总结,即“领导重视、民族多、规模大、规格高、精品多、群众性、时间长、影响大,关注度高”。

  一是领导重视。作为党和国家在民族文艺领域的一项重要活动,可以说各级领导都重视。

  二是民族多。理论上讲每个民族都参与了进来。会演是中华民族大团结、大团圆的象征,是全家福,每个民族都有。

  三是规模大。以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为例,有31个省、市、自治区和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港澳台的36个代表团的56个民族的6700余名演职员参加演出,参演节目41台,共演出94场,创历史最高。整个活动牵动的人可以数十万计。

  四是时间长。一方面,准备时间长,现已形成规范,每五年办一届。由于考虑到2017年为党委、政府换届年,故而,王正伟同志指示第五届提前一年举行。另一方面,从开幕到闭幕时间跨度长。第一届为1个月,第二届为10天,第三届为20天,第四届为1个月。

  五是规格高。体现在中央领导出席开幕式晚会。其中,第三届是中央政治局所有常委出席,第四届是在京的政治局常委都出席,胡锦涛等中央领导接见组委会委员和演职人员代表,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干部观看节目的量次也是空前的。

  六是精品多。每次文艺会演,各省、市、自治区都下大力气准备节目,因而也呈现出诸多良品、精品、经典作品。

  七是群众性。文艺会演是各民族文艺的会演,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文艺会演也是各个民族观看欣赏的会演,同样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许多节目不但在北京上演,在中央电视台直播、录播,也在一些省、市、自治区演出,有些节目还进行巡回演出。

  八是影响大。每一次文艺会演都是对民族艺术的一次大宣传、大介绍、大展示,对各省、市、自治区民族文艺的一次大宣传、大介绍、大展示。第四届文艺会演,中央各大媒体都做了深度报道,举办新闻发布会10场,9400万人次的网民参与了41台节目的网上投票活动;1亿多观众观看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直播的开幕式晚会盛况;12万首都各届人士在剧场观看演出;国内外媒体刊登、转载稿件近400万篇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国家民委以“闵文轩”的名义推出10多篇理论文章进行评述引导。

  九是关注度高。文艺会演受到领导关注、群众关注、专家关注、媒体关注。领导关注方面,这是国家级的文化活动,更是国家级的政治活动,自然要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和重视。文艺会演也是一次对各省、市、自治区文化工作状态、尤其是民族文化工作在北京舞台上的一次检阅,各省、市、自治区的领导自然要关注。群众关注方面,这是民族艺术的节日,也是民族群众的节日,是各民族展示自己文化的重要时机,也体现了国家对各民族文化权益的尊重。专家关注方面,文艺会演的节目是艺术研究的重要对象。41台节目,从题材看,有历史、现实,有农村、儿童,也有历史人物、当代典型;从形式看,有歌舞、歌舞诗、舞剧、歌剧、电影交响乐、京剧交响乐、音乐剧、杂技剧,多个少数民族剧种、汉族地方剧种,不一而足。不少剧目形式是首次登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殿堂的民族歌、民族舞、民族剧,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异彩纷呈。在一个集中的时间段,能接触到如此众多民族的不同类型的文化文艺形式,确非易事。媒体关注方面,历届文艺会演都有宣传的热点、亮点。不仅国内关注,国外也关注,往届都有一些国家的相关部门要求观摩,自然也成为我们推介这些节目的大好时机,文艺会演的一些精品节目也走出了国门。从各民族地区的文艺市场看,文艺会演在切实地引领民族文化的热潮。民族地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也需要这一活动的引领。

  (二)认识目的和作用

  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目的是:通过各民族文艺的交流、展示,繁荣少数民族文艺,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会演是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各民族兄弟姐妹在这个平台相聚,使这个平台成为一个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不断增进民族情谊的平台。会演的作用也就是这个平台的作用:

  一是展示。就是展示民族艺术的多彩多姿,展示各民族的风采,展示各民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建设伟大祖国的精神风貌。形式是艺术的形式,方法是以各省、市、自治区为单元进行展示。谁展示得好,谁就光荣;谁展示得好,谁就为首都的舞台艺术增添靓丽的风景,谁就为繁荣发展祖国的文艺事业增光添彩。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特别提到:“我国少数民族能歌善舞,长期以来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艺成果,这是我国文艺的瑰宝,要保护好、发展好,让它们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二是传承。文艺会演在文化价值上的灵魂、核心、精髓是传承、保护、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是第一位的。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和世界的宝贵财富,这是我们之所以忘我地为这一事业鞠躬尽瘁的根本。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之集大成”。传承民族文化就是传承中华文化。谁传承得好,谁长久地保持特色、风采和魅力,谁就是功臣,谁就为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积累了财富、作出了贡献。

  三是交流。就是通过会演这一平台,进行思想、情感、艺术的交流——也就是文化交流,进一步了解、充分了解、深入了解、深刻了解。习近平同志说:“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从深层看,这也是增进文化认同的具体而切实的工作。

  四是团结。中国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的家园,会演这个平台展示的,不仅是民族大花园的形象,即张可先生所谓的“繁花不是美,繁花似锦才是美”;还是民族大团结的形象,同在祖国心脏、同在首善之区、同在首都舞台,手连手、心连心,共歌舞。参与就是工作、展示就是贡献、努力就是促进、繁荣就是彰显。目的就是增进各民族间的团结。多民族、多文化、多传承、多资源,是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潜力、动力、活力,是发展的基础、发展的不竭源泉,也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不二条件。

  五是引领。通过具体的作品,示范、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文艺。当年我在总结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时说过,贵州的少数民族运动会起到了对贵州的大展示、大带动、大促进、大宣传,并产生大影响的作用。实际上,一届成功的文艺会演的作用也是如此,它要自然地形成有形无形的资产,起短期长期的作用,有综合推进的潜在功能。

  三、明确要求

  (一)贯穿“四新”、“四性”

  “四新”和“四性”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要求。我想这个要求仍然必要。

  “四新”,即新人、新作、新内容、新形式。“四新”要求是由民族文艺的现状所决定的。民族地区缺的是人才,演员、编剧、导演、舞美等都缺。人才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去培养、去发现、去关怀,也需要我们为他们创造条件和机会。第四届文艺会演时我说过,我们不请“大腕”、不请歌舞明星,也不请著名主持人。为什么?不是说“腕”不重要、“星”不重要、名主持人不重要,他们都重要,都有价值。我们的问题是要学好老经验、创造新经验,要培育新人。新人就需要实践、磨炼、经验,我们的目的是把“腕”、“星”的位置留给那些成长中的青年们,他们代表民族文艺的未来,尤其是那些机会更少的年轻的少数民族演员、编剧、导演。没有高层次的人才,就不会有高层次的作品。假如民族文艺舞台上群星灿烂,那该有多好啊!各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艺术形式,这些独特的艺术形式都是民族的、国家的宝贵财富!由于缺少人才,许多东西都丢失了、泯灭了,何等可惜!

  有时候,我怀着激荡不已的心情感慨:各民族的艺术是何等美丽、何等珍贵啊,像虎行山岩,我们能让虎灭失了吗?像孔雀开屏,我们能让孔雀灭失了吗?像兰花绽放,我们能让它失色、失形、失香吗?尤其是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像花的芬香、远处的蝉鸣、舞动的翅影,看不到它的形影,却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失去了,就真的全完了。因为歌舞乐艺术的许多技艺技能是需要面对面、手把手传授的。技能就是文化,也是极易灭失的文化。

  虽然我们没有把推节目、推人才,出人才、出作品细化为评奖的具体内容,但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到的重要环节。新,才有生机;新,才是少数民族的需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新内容、新形式同样如此。

  “四性”,即思想性(政治性)、艺术性(观赏性)、民族性、时代性。文艺会演的核心是文艺(民族文艺)。因此,这“四性”就是对会演节目的根本要求。

  一是思想性(政治性),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人民文艺为人民,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唱响主旋律。

  习近平同志说: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我要讲深入生活,有些同志人是下去了,但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并没有带着心,并没有动真情。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拆除“心”的围墙,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其中,“为了谁”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要始终坚持为人民的方针。

  习近平同志指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要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既不能忽视和否定这些指标,又不能把这些指标绝对化,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坚持为人民的文艺方向,就要坚持构筑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我们要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贯穿于民族文艺作品,并作为必须的思想要求。

  二是艺术性。《辞海》解释:所谓艺术性,“广义指艺术的特性。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这种特性使它有别于其他把握世界的理性方式(如科学)。狭义指文学作品在艺术上的完善程度;或文艺作品对人们所产生的审美感染力的程度。艺术性要求构思具有独创性,形式技巧臻于完美,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联系密切,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所以,我们要讲的艺术性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政治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再具体一些,在民族领域就是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等思想理论政策与民族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是这些完美结合所产生的审美感染力和表现力、影响力。

  我们搞的是文艺,但不是有些同志所讲的纯文艺。具体的作品要讲政治,工作的运行要讲政治,对于整个工作首先要把握好政治方向。背离社会主义文艺方向的、反人性、反人道的艺术,再精美我们都要抛弃。社会主义国家都有一个重要做法,即文艺是对人民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它满足人民对美学和文化的要求。当然,我们也要反对空头政治和缺少艺术含量、枯燥无味的政治说教。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以质量为生命,不断提升剧目的艺术水准。

  三是民族性,重在民族特点、民族元素、民族的艺术人才。国家有许多的文艺演出形式,而单独搞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并且将其写入《国务院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就是对这方面事业的特别对待,这符合国情,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体现。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一些同志想方设法在这个己经定性的不成问题的问题上做文章是没有必要的,一些同志甚至上纲上线,更无必要。

  讲民族性必须突出群众性。中央三令五申“二为”方针,将群众满意不满意、赞同不赞成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也应该充分考虑这一问题。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坚决反对“演给领导看、演给评委看,演完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做法。

  四是时代性,就是要与时代同步。要求作品带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反映新生活、新进步、新成就、新风采,体现新发展;采用新手段、新形式、新理念、新价值、新创造,体现新常态。假如声光电是时代印迹的话,别人能搞我们也能搞。艺术不能拒绝时代前进的步伐,要充分地吸收新的、有利于艺术发展的科技成果,要讴歌我们今天的生活。只有植根于时代,又作用于时代,我们的文艺才能起到引领时代、凝聚人心、推动时代发展的作用。

  丰富的思想内涵、精美的艺术表现、浓郁的民族风格、鲜明的地域特点、强烈的时代气息等本身也构成了我们文艺会演的斑斓色彩、万千气象。这也是这块难以替代的金字招牌的含金量所在,精华所在。我国有许多大型文艺演出,国家之所以专门举办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就是为了适应并促进民族文艺繁荣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抓住创作这个根本

  衡量一个代表团的最终成果要看作品。因此,各类策划、剧本创作、音乐创作、舞蹈编导、舞美设计是基础,是会演的核心。习近平同志说:“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具体主抓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工作的相关人员,一定要找到自己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策划、编创就是我们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就是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策划、呕心沥血编创、精益求精打磨。如此,才能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观众,贡献给我们的社会和人民。在这个问题上大家要有自信,一个省、市、自治区,可以说在艺术创作上具备各种各样的资源,具备各种各样的人才,有充分的条件,关键是重视不重视、做不做、怎么做的问题。只要重视、只要做、方法对头,我相信就一定能够做好。我们赶上了这个伟大的、色彩斑斓的时代,我们应该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此次文艺会演,应该有一批经典作品问世。在民族艺术创作上,有三句话我想着重强调一下:

  一是既要接地气,更要开天眼。从以往的会演节目看,各省、市、自治区反映各民族、本地区的生产生活,有较深厚的生活积累,有丰富的民族、地区元素,但对主题、人物等挖掘的深度不够,一些基础不错的作品往往败在了对思想内涵、人物性格的深层挖掘不够,拘泥于本地区、本民族的一些认识,而没有将它放在广阔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和中国特定环境的结合上分析归纳,没有从人类共有的价值、道德情感和中国各民族特有的文化、道德、情感、价值迫求的结合上审视问题,没有使作品得到应有的升华。文化,尤其是一个民族的具体的文化、有特点有特色的文化,有些不为人了解,需要解释,这是十分正常的。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各民族还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历史阶段就有这一历史阶段特定的文化(文艺)表现。每个阶段的文明对人类和民族自身都有重要的价值。否则,当时的人类也不可能选择甚至形成一种文化和文明形式。但是,历史在不断向前波浪式地发展、螺旋式地上升,有些东西,今天的人类已经不再需要,已经没有使用价值,不能再颂扬了。文明、文化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无所谓对错、是非,有些本身是有层次的,是存在先进与落后之分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把历史上己经淘汰了的、实践证明是落后的有害的东西当作传统和文化特色来贩卖、甚至欣赏。也就是说,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评价我们的民族文艺作品。在这方面,习近平同志的指导思想是:“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形成‘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之势。”其中,抓住“三中”、“三性”是关键。文艺是需要理论思想指导的,凭着“感觉”走,有时候可能会走远,但更多的时候会走偏。

  二是既要突出民族特色和元素,又要在增强表现力、感染力、与受众的感情共鸣上下功夫。诚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民族特色、民族元素的发掘、整理、表现上,可以说是有贡献的,有些作品和人物长久地活在我们的心中,像《飞弦踏春》及其舞者们。有特色和元素的自觉,这是我们的优点和长处,但是在这个基础上要更加关切表现力、感染力、情感共鸣。你不笑的东西,让别人笑是困难的;同样,你没流泪的地方,让别人流泪也是不可能的。

  三是既要有作品,更要出精品。什么是精品?习近平同志说,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他对这一问题的表述是极有见地的。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在精深、精湛、精良上下功夫,而且要有厚积(学养、涵养、修养——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精神情操、眼界视野、责任担当缺一不可)的基础,笃定恒心、倾注心血。

  (三)精心锤炼作品,

  做好节目遴选

  遴选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对于省、市、自治区,要精心地策划、编导、锤炼作品,有些地方在这方面己经做了不少工作。这个工作实际上是启动越早越好,越早越主动,越有利于打磨提高。二是主办单位要选好,要体现导向和要求,要有选择的具体措施,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我们就采取了遴选专家和评审专家原则上不交叉的做法,实际效果是好的。

  遴选要着眼全局。文艺会演本身存在着诸多不平衡,在坚持“四新”与“四性”的基础上,要适当考虑东西部民族文化资源的不平衡;民族大小、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原创性作品与早已成型的作品的不平衡;散居与聚居地区民族文艺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文艺现有品种的不平衡;有些有可比性,有些没有可比性的不平衡;各省区投入多少的不平衡;省区报送台数的不同衡等。按照惯例,民族八省区报有两台节目的,其中一台必须是戏剧。我国传统戏剧的萎缩很严重,民族戏剧也是如此,加重这一层面,也是民族文艺政策的重要体现。

  我始终主张,对于民族文化(文艺)要一分为二地看、要多方面看,不可简单或者只从一面看。只有全面、辩证、客观地看问题、对待问题,我们才可以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所说的质量也是思想质量、艺术质量、民族特点与时代特点的结合,而不是只看艺术质量。只看艺术质量文艺会演就实现不了展示民族文艺,增进民族团结的神圣使命。

  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有17个省区21台剧目参演,56个民族的2000多演职员参与;第二届有31个省区市42台节目参演,3500名演职员参与;第三届有33台剧目参演,共演出73场,4600名演职员参与;第四届有31个省市区和兵团、解放军、港澳台的36个代表团的56个民族的6700余演职员参加演出,参演的41台节目共演出94场。中国人都希望团圆,有全家福情结,文艺会演的全家福有两个数字:一是56个民族的团圆;二是31个省、市、自治区、包括港澳台的团圆。这也符合会演的概念,会演在“会”,汇集是也,就是大家一起来。

  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通知已经下发,虽然在情感上我们向往全家福,但我们不强求全家福,有节目,就来;没有的话,可以不来。但来的话,就要讲基本的规格:不符合基本规格,也可能来不了。过去进京演出是大事,现在也一样,进京要有进京的规格、水准,降低水准就会影响全局。

  (四)正确对待评奖,

  正当参与评奖

  中央在整顿清理各种奖项,这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年来,评奖过多过滥是事实,有些评奖己经走了样、变了味,这也是事实。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继续设奖。既然设了奖,想得奖、得高奖这是十分正常的。但一些同志将此作为了唯一的目标,那也没有必要。还是那几句口号: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重在参与。

  第一,要选好评委,对评委的选择条件要适当从严。上一届我对评委的条件提了三条意见:一是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水平,良好的艺术鉴别力和鉴赏力。我们知道一个民族的文艺中展示的审美特征、个性和趣味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和心灵的体现,是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生命的存在方式的体现,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基础。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十分珍贵,而且种类繁多、各有特点,把握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二是有艺术的批评精神。要选那些有真才实学且为人正派,能公正对待各种类型的艺术,对民族艺术有体验、研究、体会、心得的人。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具备艺术良知、艺术良心。而不能用那些只看金钱,没有原则、不讲是非的所谓艺术家。三是艺术上有建树,政治上有觉悟,工作上能尽责。有感于人,我曾写过“坦然必自然,自由终自得;自明则他明,人成则事成。”关键是人,关键要有高水平的明白人。

  第二,明确评审标准。在“四新”、“四性”总的要求下,要有细化的具体条件。

  第三,严格评审过程。要有严格、科学、民主的程序。

  第四,在前三者的基础上做到三个“尊重”。一要充分尊重评委的意见。评委认真地观看和研究所评审的节目,要做到不缺席,否则就难以胜任。二要充分尊重评审小组的意见,评审小组的意见是评审的基础性意见。三要充分尊重评审委员会的意见,评审委员会的意见是决策性意见。评审委员会代表四部委行使权力,同时要贯彻落实好四部委的意见;国家民委是牵头单位,牵头单位党组的意见实际是我们最后的决定性意见。整个工作要做到公正、公开、透明。

  (五)积极支持配合

  北京市做好相应工作

  我参加了两届文艺会演, 组织模式完全相同,即四家主办,有一家既是主办又是承办。我曾在上次会议谈及,为了会演的体制模式,我翻阅了文艺会演的所有档案,其中有两份同一时期的材料:一是四部委2002年给国务院的呈文。有四条请示,即形成制度、指导思想、举办形式、经费来源。其中之第二条写到“以国家民委、文化部、广电总局联合主办,省、自治区、直辖市承办的形式举行,也可采取以省会、自治区首府为中心、联合周围中小城市协办的形式,既能弥补剧院不足,又能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二是在2002年8月21日国办秘书三局呈文并经李岚清同志8月26日圈阅的文稿上写到“具体由国家民委、文化部、广电总局联合主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承办的形式举行”。

  可是,从第一届到第四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从来没有在外地举办过。为什么?北京是祖国的心脏、首都,全国的民族群众热爱北京、向往北京,谁也不愿意到别的地方去。北京是首善之区,大家想到这里学习、观摩、开眼界啊!当初征求意见时,一些北京的专家和演员说:“好啊,到哪儿都好啊!”可是,一到民族地区,大家异口同声:“我们就到北京!”天安门、大会堂、中南海,魅力无穷!没有办法,民心不可违,“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也一五一十向国务院和北京市的领导作了汇报。北京市的领导胸怀大局、敢于担当,心系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意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落户北京。这是北京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

  我们在不断地推进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建设,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北京市既要出钱,又要出力,剧院安排、住宿安排、出行车辆、安全保卫、食品卫生、进京出京等,有一系列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希望同志们积极配合北京市做好工作。

  (六)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反对腐败

  按照“八项规定”要求, 我们要举行一次风清气正的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反对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在整个筹备工作过程中,“八项规定”要求禁止的一律禁止,谁违反就追究谁的责任。其一,我们许多民族地区都是贫困地区,我们的文艺拼不了“钱”,也不能拼;其二,艺术需要花钱,但光靠钱搞不了艺术。要尊重那些大师、大腕、明星,但不要迷信,更不要花重金用他们来为自己贴金。文艺界有一系列的不良习气,我们的头脑要始终清醒,不能随波逐流,继续败坏风气。其三,我们没有在剧场的大小、人数的多少上做过多的规定和要求,但是各个代表团要注意这一问题。不是人越多越好、场面越大越好。有些东西己经不是舞台艺术,己经成了广场操、活报剧和杂技、杂耍。也不要搞那些假唱、假说、假奏。遴选委员会和专家评审委员会形成后,要认真讨论一次艺术的相关标准问题。不能“届届说、届届没章法”。

  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各项工作已经正式启动。劳动托起中国梦!我们有理由相信:新一届文艺会演,将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文艺座谈会精神指引下,在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各省市自治区的共同努力下,万众一心,乘风破浪,努力拼搏,再创新的辉煌!

  (本文为作者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