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人在旅图  >  景点名胜

寻找千户苗寨的关键符号

 

寻找千户苗寨的关键符号

 

 

 res03_attpic_brief 

苗族老奶奶巧手绣出精美花朵。 
 
res07_attpic_brief

苗族风雨桥。 
 
res11_attpic_brief

正在对歌的苗族老奶奶。 
 
res15_attpic_brief

长桌宴是苗家最高的待客规格。 
 

  旅游,一定要慢下脚步,去细细品味旅途中的风景。位于贵州黔东南的西江千户苗寨,就是一个值得“慢行”的地方。虽然我已是第二次来到这里,但那里独特的民俗、建筑依旧使我兴味盎然,回味悠长。

  符号1:吊脚楼 沿着山路慢赏壮美建筑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苗族人也被称作“中国的犹太人”。苗族人几千年来不断迁徙,而西江这个地方就是苗族历史上五次大迁徙中的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陆续迁徙到达的集结地。西江是贵州凯里市雷山县的一个镇,距离凯里市区30多公里。西江千户苗寨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有上千户苗族家庭,接近6000苗寨人生活在这里。这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西江苗寨人口众多,良田稀少,为了不占用耕地建造房屋,就形成了依山临水建吊脚楼的传统。一座座吊脚楼在平地、江边或者山上拔地而起,颇为壮观。吊脚楼是多个少数民族都有的民居建筑形式,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二层住人,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而苗族吊脚楼的最大特点,是在二楼宽敞明亮的走廊上,设有长椅,外人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美人靠”,因为苗族的女子通常都喜欢在这上面挑花刺绣。

  观赏苗寨的最佳位置位于一个山坡上,放眼望去,近千户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地布满对面的山坡,蔚为壮观。这里也是摄影发烧友最喜欢驻足的地方。一个来自北京的哥们告诉我,早上五点多钟的时候拍出来的照片最美,“这时候外部的光线柔和,吊脚楼里也陆续亮起了灯,星星点点,非常漂亮。再加上几缕炊烟袅袅升起,又有一种诗意般的美妙。”

  符号2:古歌 风雨桥上听对歌,唱一曲苗家史诗

  苗族另一种特色建筑是风雨桥,桥的两边都架有长椅,这样的建筑形式不但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还可以坐在上面休闲纳凉。在苗寨里的一座风雨桥上,我们观赏到一场别开生面的苗族对歌。我们通常印象里的对歌,都是少数民族的青年男女热衷的一项活动,没想到这次对歌的主角却全都是七八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只见他们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坐在风雨桥两边的长椅上,先是老爷爷这一边开始唱,紧接着坐在对面的老奶奶也开腔了,就这样两边对起了歌。

  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些老人家所唱的是苗族古歌。所谓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它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无所不包,成为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古歌中表现了苗族万物有灵、生命神圣、众生平等、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哲学思想。由于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古歌传唱实际具有传承民族历史的功能,演唱时,分客主双方对坐,采用盘歌形式问答,调子雄壮而苍凉。

  符号3:长桌宴 不吃一次长桌宴,不认识苗族的饮食精华

  到吃饭的时间了,我们被邀请前往参加了一次热闹非凡的长桌宴。苗家的长桌宴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苗族同胞在过苗年、接亲嫁女、办满月酒以及村寨联谊宴饮活动时,最高的待客规格就是长桌宴。每到村寨里举行“长桌宴”,家家户户都会搬出桌子板凳,像接龙似地顺着寨子街道,一长溜排上数百米,那阵势简直是一眼望不到尽头。如今苗族人的生活好了,长桌宴也变得普遍起来,一般有重要的客人到访时,都会用长桌宴来宴请客人。

  在宴桌上,通常都会摆上当地最具特色的食物,如酸汤鱼、腌鱼、苗王鱼、腊肉、腊肠、麻辣鸡饭等等,这些都是宴请宾客最丰盛的菜式,体现了苗族饮食的精华。苗族菜式的口味偏酸、偏辣,吃起来相当过瘾。不过对于广东人来说,每餐这样吃或许受不了,长桌宴上也有一些口味较淡的菜可供选择,例如苗家土猪肉、米豆腐、土鸡蛋、山野菜等等,健康又美味。

  苗族人非常热情好客,因此敬酒是十分主动积极的。还没进入主人家,就有十几位青年男女在门口载歌载舞,原以为他们是纯粹表演歌舞,没想到走近了才知道,他们是“专职劝酒”的。就这样,进入主人家的客人,每人都喝了一杯“拦门酒”。而长桌宴进行当中,主人也会三番四次地敬酒结果可想而知,客人就要一直喝酒喝下去。长桌宴结束的时候,好几位同行的伙伴都醉倒了,要由大家七手八脚将其抬走。

  符号4:苗绣 用这种工艺把苗家姑娘打扮得花团锦簇

  酒足饭饱之后,我们又去一位老奶奶家里做客。我们做客的最主要目的,是要参观苗族妇女制作苗绣的过程。我们到达的时候,已经有五六位老奶奶坐在一起专心致志地做起了苗绣的手工活儿。

  苗绣是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据说,苗家姑娘个个会绣花。由于环境的熏陶,苗族女孩四五岁就跟着母亲、姐姐和嫂嫂学绣花了。到了七八岁,她们的绣品就可以镶在自己或别人的衣裙上了。苗绣有绘图、上色、刺绣等几个步骤,苗族刺绣有独特的工艺,如双针锁绣、绉绣、辫绣、破纱绣、丝絮贴绣、锡绣等。刺绣的图案在形制和造型方面,大量运用各种变形和夸张手法,表现苗族创世神话和传说,从而形成苗绣独有的艺术风格和刺绣特色。

  老奶奶告诉我们,每天的午后,许多苗家妇女都会聚集在她家里,一起制作苗绣,赚一些“外快”补贴家用。老奶奶虽然年事已高,但是针绣的功夫十分娴熟,持针在布面上起起落落,动作敏捷,让我们这些旁观者叹为观止。这里卖的工艺品物美价廉,例如一个刺绣精美的钱包,只卖30元,价格还不到外面商户的一半。

  交通

  贵广高铁开通之后,前往西江千户苗寨更加方便。可在广州南站乘坐高铁至都匀东站下车,然后乘坐1路公交车到凯里洗马河车站,那里直接有到西江的班车,票价为24元。一个小时多一点就可以到了。如果有四五个人,直接打的去西江比较方便。